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一个文官的死》学案
内容感知
一、字音字形
1.字音识记
庶务(shù)      心旷神怡(yí)      喷嚏(tì)      嘟哝(dū nong)      啐(cuì)
2.多音字
 
二、重要词语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搅扰:(动作、声音或用动作、声音)影响别人,使人感到不安。
    嘟嘟哝哝:连续地小声地自言自语。有时也带有抱怨的意思。
    叽叽咕咕:小声说话。
    失态:态度举止不合乎应有的礼貌。
    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
    惶惶不安:恐惧不安。
    大庭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制服:①军人、干部、学生等穿着的有规定式样的服装。②用强力使之驯服。
三、文学常识
    契诃夫(1860—1904),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闻名于世。当时,沙皇政府为防范革命活动而公开施行高压政策,进步杂志被迫停刊,能合法出版的都是“为买而笑”的刊物。为了生计,契诃夫不得不迎合刊物的胃口,写了许多逗人发笑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不免流于粗俗,但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表面上写俄国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笑话,实际上却无情地嘲笑和揭露了专制警察制度和小市民的奴性心理,如《一个文官的死》、《变色龙》等。从库页岛考察回来后,契诃夫果断地和反动报刊断绝联系,其作品题材更广泛,思想更深刻,技巧也更为成熟。《装在套子里的人》就是在这一创作的繁荣和成熟时期诞生的优秀作品。
    契诃夫的艺术特点是洗炼。他善于以极有限的篇幅,容纳最大限度的内容,用几个鲜明的细节勾画出完整的典型形象,达到高度的艺术概括。他的作品往往取材于日常生活却不失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