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致橡树》高效课堂导学案

神木职教中心 职高一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导学案
班级:___     ___组别:___      ___姓名:______  _____
审核:薛武春
本节课题 《致橡树》
学习目标 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体悟诗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3、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
4、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5、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
教学重点 1、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
2、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预习案——课前自主学习
介绍作者有关情况
      舒婷,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1976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 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多义性和不透明性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探究案——课中合作探究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致橡树》教学设计7
  《致橡树》ppt课件(17页)
  《致橡树》教学反思
  《致橡树》表格式教学案
  舒婷《致橡树》预习学案
  《致橡树》ppt课件(26)
  《致橡树》课堂实录
  《致橡树》ppt课件6
  《致橡树》ppt课件5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比较阅读ppt课件
  《致橡树》说课ppt课件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读后感(2篇)
  《致橡树》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阅读
  《错误》和《致橡树》比较阅读教学设计ppt课件
  《致橡树》教案6
  《致橡树》教案5
  《致橡树》教案4
  《致橡树》教学设计3
  《致橡树》教学实录
  《致橡树》教学实录
  《中国当代诗三首》之《错误》《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基础知识题
  《致橡树》rm音频配乐朗读
  《致橡树》mp3音频课文朗读
  《致橡树》ppt课件4
  《致橡树》ppt课件3
  《致橡树》ppt课件2
  《致橡树》ppt课件1
  《致橡树》flash课文视频朗读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