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曹禺《日出》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

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2、过程与方法: 由观看戏剧导人课文,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划分层次,最后对

出场人物的语言言、动作、表情等进行分析,从而剖析人物性格,探究当时的社会现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旧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分析剧情和人物的特点,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旧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剧中人物的矛盾冲突。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切入新课程 
   《日出》是我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继《雷雨》之后的又一大杰作。在现当代戏剧文学中,能够经得住时代的考验而常演不衰,并且适合于阅读欣赏、令人回味的剧本实在是少之又少。《日出》便是这少数优秀作品之一。 
二、作者简介。
    1、抽取同学介绍作者.

    2、教师做补充说明。
    曹禺,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建国后,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和改编巴金的《家》等著名剧本。(课下注解①) 
三、戏剧知识。

    备案: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话剧以对话为主,如《雷电领》;歌剧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图兰朵》;舞剧以舞蹈为主,如《丝路花雨》;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戏剧又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的不同,戏剧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另外,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戏剧还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正剧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在古今中外的戏剧作品中占的比重最大。
    剧本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戏剧艺术创作的基础。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指示组成。经过导演处理,用于演出的剧本,通称脚本或演出本(台本)。
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剧本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A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戏剧冲突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剧情的发展,揭示作品的主题。戏剧冲突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多幕剧还有序幕和尾声。
    B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对话、唱词、独白、旁白)、动作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动作高度个性化,符合各自身份和性格特点。
    C适合舞台演出。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事件不能纷繁,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D有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栖写的语言。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教师将要点板书)
四、作品朗读
    师:要了解剧本,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与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必须将自己融入作者所创造的情境中,因此读就非常重要。下面请同学们先默读课文,然后我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课文。
    1、学生默读。
    2、抽几个学生或抽组分角色朗读。(要求:在朗读时仔细体会角色的情感与心理活动;
体会角色个性与戏剧语言特色、要注意将自己设想成为所读的角色。)
    3、对学生朗读情况做总结评价。
五、本课小结 
    本课时通过对剧本的分角色朗读,初步接触了剧本情节,并对作家及一些重要戏剧常识有了一定了解。



 

 

                                    第二课时
一、情节分析,主旨揭示, 
    1、向学生介绍整个剧本的情节,便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备案:《日出》故事梗概
    半个世纪前的旧中国,是个罪恶累累的深渊。细密的雾霭笼罩着凄凉的坟地。在爱子小露的墓碑前,陈白露和诗人丈夫即将分手。别前,她向丈夫要了本他写的诗集《日出》,然后二人各奔天涯。陈白露提着简单的行李,心情忐忑地踏进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疯狂的大都市。在这个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里,她身不由己地堕落,不久成为名噪一时的高级交际花。儿时伙伴方达生千里迢迢赶来找她,想帮她摆脱交际花的命运。聪明、美丽的陈白露何尝不知道自己生活在牢笼之中,她痛苦,但她又无法摆脱已经过惯的奢侈放荡的生活。可她善良犹在,天良并未泯灭。她从黑势力头子金八及其喽罗黑三手里勇敢地救出了小东西。谁知好景不长,小东西又被黑三绑去卖给了三等妓院,逼迫为娼。虽有好心肠的妓女翠喜百般照护,小东西终因不堪凌辱,走上了绝路。维持陈白露阔绰生活的银行经理潘月亭,做投机生意栽倒在金八的手里。恰恰在此之前,拼命往上爬的职员李石清被潘月亭一脚踢开。怒火中烧的李石清寻机报复,与潘月亭在陈白露的客厅里大打出手,并且狠狠地骂陈白露是个'娼妓',这给了一直欺骗着自己的陈白露极大刺激。更使陈白露没有料到的是,潘经理破产后,金八又来'接管'她。她看清了自己一一个被腐朽黑暗所吞噬的弱者的可悲与可怜,但又没有勇气去挣脱黑暗腐朽勒在她脖子上的枷锁。她静静地吞下白色药片,无限眷恋地抚读着诗人写的《日出》,悄然离开人世,无声地与这个黑暗社会抗争……被银行解职的小职员黄省三,狠心毒死无法养活的孩子,自己跳河被救后精神失常了。梦想飞黄腾达的李石清拼了一场,到头来落得负债、丧子,境况凄惨。潘月亭被金八击败以后,穷困潦倒,变得完全像个疯子。而那些畸形人物,如富孀顾八奶奶,'面首'胡四,满口洋文的张乔治,他们仍然沉湎在无聊、调情、声色犬马之中。本想离开这个城市的方达生,却留了下来。他想了许多,他认识了一些朋友,他觉得他应该为小东西那样的人做点什么,空气尽管沉闷,他决定向前走下去。他走着、走着,不知是他看到的,还是他想象的:冬去春来,新绿上枝,眼前渐化为一片葱笼…… 
    2、在教师指导下对朗读段落进行具体研读,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②如果按剧本矛盾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划分部分,你认为划到什么地方最为合适? . 
    ③他们之间有几次大的冲突? 
    ④ 这几个人物中你觉得你适合扮演哪一个角色? 
    3、互动探讨
    问:课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答: 黄省三 李石清 潘月亭(王福升) 
    问:如果按剧本矛盾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划分部分,你认为划到什么地方最为合适? 
    答:开头-------我为着我这群孩子,我得活着! 
    其实,事情很多,就看你愿不愿意做 ------拼命我也得活下去啊!
    左门大开------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
    这个混蛋,还不给我滚出去!------结束 
    概括各个部分的大意:
    开端:黄省三被银行开除,向李石清求情 l
    发展: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三条出路 l
   高潮:潘月亭出场,黄省三慷慨控诉 l
    结局:黄省三昏倒在地,被拖了下去 l
    问:他们之间有几次大的冲突? 
    答:第一次是 黄省三向李石清求情遭到拒绝. 
    第二次是李石清让黄省三去拉洋车,上街要饭,去偷东西,最后竞让他去自杀. 
    第三次是潘月亭无情地拒绝黄省三的请求 
   4、请几个学生就自己的理解概括剧本的中心思想,进行评解并揭示课文主旨。点拨:《日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上层社会的腐朽堕落、尔虞我诈,而下层社会却饥寒交迫、痛苦挣扎。 
学生思考回答剧本中心思想:该剧本让人们深刻认识到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到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二、重点段落研读。
    阅读“李石清(想了想,翻白眼)其实,事情很多,就看你愿不愿意做 ------拼命我也得活下去啊!”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了三条什么样的出路?这些是出路吗? 
    李石清让黄省三去“拉洋车”,“上街要饭”,“去偷东西”.这三条根本不是出路,而是把黄省三逼上绝路。 
    2、从这一节戏剧冲突中看,李石清、黄省三各有什么特点? 
    从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的三条出路,表现了他的狠毒、阴险、没有人性 
    黄省三的一次次恳求、辩解则表现了他的懦弱、无能、爱面子、胆小怕事,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家庭责任感和爱心 
三、本课小结 
    通过对剧本的具体研读,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并对人物形象、个性特色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3课时
一、复习情节。

二、分析人物性格。
    1、分组朗读。
    2、通过冲突和台词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
    (1)李石清   虽然他并不是资本家,只是银行职员,后来也做了襄理,但是他的思想和性格,完全属于卑鄙恶劣冷酷无情的市侩类型。
    具体阐述:
    第一次冲突中,“舞台说明”中的“冷冷地”、“烦恶地”的表情,还有他对黄省三的冷嘲热讽和蔑视斥责的语言,可见他的冷酷无情。
    第二次冲突中,李石清给走投无路的黄省三指出“三条出路”:第一是“拉洋车”,第二是去“到街上(饭)”,第三是去偷。为了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作者多次使用潜台词,这样便产生了突出的戏剧效果。如:“那你可以到街上要——”
    理解戏剧语言中的潜台词。潜台词就是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嘴上未说完或者未说,但心中已想;或嘴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样想;或嘴上已说完,而心中意未尽。上句属第一种,显现了李石清的诡秘狡猾,当然也带有嘲讽黄的意味。
    对于一个疾病缠身、体弱不堪的小职员,这哪是什么“出路”?简直就是把黄省三推上绝路,难为他。果然,当黄表示自己干不了李所说的三件事时,李竟然“愤慨地”说什么“你简直就是个大废物”,“这个世界不是替你这样的人预备的”。
    这后一句的潜台词是什么?属于第二情形:嘴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样想。
    学生讨论。
    明确:这个世界里,只有恶毒,只有偷、抢、诈无所不为的人才能活。

    寥寥数字,就把人物形象活脱脱点化和塑造了出来,充分地暴露了李石清阴险卑劣残忍无情,无耻的思想性格。由此李的性格塑造得更趋鲜明,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当然,阴险狡猾的势利小人李石清,他也逃脱不了厄运:儿子病死,自己最后也被潘月亭辞退的工作,他与黄省三的命运,其实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关系,这也正是那个社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罪恶写照。
    让学生模仿以上的方式分析讨论黄省三、潘月亭性格。
    3、表演活动 让学生表演朗读黄省三揭露李潘二人的台词。
    (1)师:《日出》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有相应的变化。剧中人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他们的说话口气,措词风格也不同。下边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剧中人物的语言。 

    体会剧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2)补充分析其它要素,动作、表情、人物上下场等。将内容板书。听教师补充讲解,积极思考引申。认识到作者总是在剧情发展的最需要的时候让人物登场,让人物下场又是为剧情下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上下场都是为戏剧的冲突和发展服务的。 
四、活动延伸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三、四”。


    
相关资料

  《海上日出》预习学案
  《海上日出》练习
  《海上日出》练习题
  《海上日出》知识点
  《海上日出》同步练习
  《海上日出》课文原文阅读
  刘白羽《日出》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题)
  《海上日出》教学反思
  《海上日出》说课稿2
  《泰山日出》《绿》《云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泰山日出》教学反思
  刘白羽《日出》ppt课件6
  《海上日出》ppt课件4
  《海上日出》ppt课件3
  《海上日出》ppt课件2
  《海上日出》ppt课件1
  曹禺《日出》ppt课件(54页)
  曹禺《日出》mp3音频素材
  曹禺《日出》ppt课件(16页)
  《海上日出》教案5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4
  《海上日出》教案3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2
  《海上日出》教案1
  《泰山日出》表格式导学案4
  《泰山日出》导学案3
  刘白羽《日出》学案
  《日出》问题学案
  《日出》复习要点
  刘白羽《日出》赏析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