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6

虽有佳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0课
学习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过程: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jiá) yáo 自强( qiǎng 兑命( yuè 学学半( xiào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 即使 弗食 ③不知其旨也 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 好,妙 ⑤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⑥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⑦教学相长 增长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 ⑨教然后知困 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⑾然后能自强 勉励 ⑿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大概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主旨 今义:甘美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 今义:学习
5、 翻译下列句子。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不亲自品尝,就永远不会知道滋味如何;即使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永远不知道它的好处。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6、(1)《虽有嘉肴》节选自 ,又名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论著的选集,共 篇。《学记》是 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 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教学相长
合作探究
1、 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作铺垫。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反馈检测】
1.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仪礼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儒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 ,与《 周礼 》《 仪礼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礼制、礼仪,解释礼仪、孔子及其弟子 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2、《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 的关系,说明了 教学相长

的道理。
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主旨 今义:甘美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 今义:学习
【教后反思】

《虽有嘉肴》教学反思

  《虽有嘉肴》这篇课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一开头就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的正确。
  由此,我想到了教学活动。其实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捷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不得施展,事半功倍。就像《师说》中说的那样“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吧。
 

    
相关资料

  《虽有嘉肴》《秦观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潮阳区中考二模)
  《虽有嘉肴》ppt课件(18页)2
  《虽有嘉肴》思维导图(4张)
  《虽有嘉肴》拼音版
  《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
  《虽有嘉肴》文言知识梳理
  《虽有嘉肴》《颜氏家训》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
  《虽有嘉肴》《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题)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表格式教案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练习题
  《虽有嘉肴》理解性默写
  《虽有嘉肴》ppt课件(23页)2
  《虽有嘉肴》《瓯北诗话》小引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
  《虽有嘉肴》《子路见孔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题)
  《礼记·学记》二则(虽有嘉肴、玉不琢,不成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
  《虽有嘉肴》《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海南省中考题)
  《虽有嘉肴》《古之学者为己》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题)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ppt课件(44页)
  《虽有嘉肴》ppt课件(20页)2
  《虽有嘉肴》ppt课件(20页)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ppt课件(20页)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ppt课件4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知识点练习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课文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教案3
  《虽有嘉肴》说课稿2
  《虽有嘉肴》《《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虽有嘉肴》《学者有四失》阅读练习及答案
  《虽有嘉肴》《与徐甥师川》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福建省中考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