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言文阅读 >>

《荆轲刺秦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 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C.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D.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祖,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
调,声调悲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C.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译文: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                                                            
 
答案:
4.C
5.C(祖:临行祭路神)
6.A(“穷困”,不是家境贫困,而是“不得志,走投无路”的意思)
7.(1)如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
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诚”“说”“乃”“有以”各1分,
句意1分)
(2)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来源:学_科_网]
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把”“揕”“然则”“见陵”被动句式各1分,句意1分)


    
相关资料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挖空练习ppt课件
  《荆轲刺秦王》挖空训练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9
  《荆轲刺秦王》课堂实录3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文言阅读巩固与拓展
  《荆轲刺秦王》ppt课件(89页)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复习
  《荆轲刺秦王》ppt课件(72页)
  《荆轲刺秦王》ppt课件(31页)
  《荆轲刺秦王》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荆轲刺秦王》ppt课件(44页)2
  《唐雎不辱使命》《荆轲刺秦王》阅读练习及答案1
  《荆轲刺秦王》预热文言文梳理
  《荆轲刺秦王》复习ppt课件(46页)
  《荆轲刺秦王》教案(含课堂练习)
  《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13
  《荆轲刺秦王》ppt课件(13页)2
  《荆轲刺秦王》作文素材运用
  《荆轲刺秦王》ppt课件(21页)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8
  《荆轲刺秦王》导语设计2
  《荆轲刺秦王》导语设计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7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6
  《荆轲刺秦王》教案12
  《荆轲刺秦王》ppt课件(13页)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知识梳理
  《荆轲刺秦王》导学案(教师、学生版)
  骆宾王《易水送别》诗词鉴赏
  骆宾王《易水送别》mp3音频朗读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