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伤仲永》,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不能称前时
之闻   世以此定华、王
之优劣    B.并
自为其名  还
自扬州
    C.人不知
而不愠  择其善者
而从之    D.日中不至,则
是无信  自
是指物作诗立就。
  2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C.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两处,错一处就不给分)(2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4.翻译下列句子。(2*2分)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5.填空。(2分)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
26.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2分)答:                                                         
 
 
 
答案:
21、A. 
22、C. 
23划分节奏(只划两处,错一处就不给分)(2分) 
        
               自 是 /指 物 作 诗 /立 就 
24、①同县的人对此感到十分惊奇,纷纷把他(仲永)父亲当做宾客对待;②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先前的名声相当。 
25、时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或“不使学”)。 
26、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或无论天资好坏都要重视后天的教育学习,方可成才。)27.酬答诗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