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辽宁省 >>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转型期,这种转型标志着文学意识觉醒,文学开始走向自觉。而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哲学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是魏晋时期文化哲学最直接与深刻的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并对后世的中国文人及中国的文化哲学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魏晋时期儒学开始全面没落,多元化的文化逐渐介入人们的生活。儒家追求的人格是个体绝对服从群体,以群体作为个体价值实现的基础。老庄哲学与佛教相融合兴起的玄学,极力强调个体存在的自由性和独立性,力图打破儒家的束缚,唤醒士人心中潜伏的个体意识。加上魏晋时期社会经历了一次次的大动荡,许多名士死于非命,如何晏、陆机、潘岳、刘琨等人先后被杀,残酷的政治迫害和生命的担忧,使得魏晋士人的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忧虑恐惧和深重的哀伤。魏晋社会的大动乱带来了人的思想的大解放,第一次大面积引发了士人的个体存在意识。阮籍的白眼对俗礼与尽哀哭女,嵇康的行刑前索奏《广陵散》,王子猷的雪夜访戴安道等特立独行、率真任性的行为,是对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外在约束的颠覆,是个人的独立存在性的反映。正是这种人格的独立意识,奠定了中国文人的基本人格精神。
魏晋时期也是思想最解放,个性最张扬,最有艺术精神的时代。魏晋士人现实理想的遗落深刻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和生存方式,从而转向生活的诗性追求。于是,诗和酒成了魏晋士人的艺术化人生的两个核心内容。诗自不待言,魏晋名士从群体到个人生活都极尽诗意,他们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诗;酒则从阮籍的饮酒全身远祸到陶渊明的从酒中体悟人生的真谛,获得了特殊的社会意味。魏晋名士群体对诗酒清谈的诗意人生追求是一致的,曹丕与建安七子宴游唱酬的邺下之游,正始名士的竹林之下的优游畅饮,王羲之、谢安等人兰亭流觞的雅意,无不是群体性的诗性追求。个人诗意化的典型也不乏其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闲适固是千古美谈,即使是终身留连仕途的陆机在战败被杀之时也发出“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的感叹,魏晋风度在死亡阴影里也显出了诗意的美丽和悲怆。可贵的是魏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辽宁省抚顺市2017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大连市2017届高三3月份测试语文试卷
  2016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语文试卷
  2017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年沈阳市重点学校联合体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2017届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体2017届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六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葫芦岛市六校协作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
  2016年高考(全国卷II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卷II)
  辽宁省锦州市2016年高三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
  辽宁省沈阳市2016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辽宁省辽南协作体2016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双基测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大连市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辽宁省抚顺市2016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辽宁省沈阳市四校协作体2016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抚顺市2016届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辽宁省新课标Ⅰ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5年辽宁省高考满分、优秀作文范文14篇
  2015年辽宁省高考作文优秀范文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新课标II卷)
  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5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