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文言文阅读 >>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河北省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10题。(14分)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少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
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词裕,可历二三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夕落,浅陋无识,诡僻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一两篇及东西汉典贵华腴⑩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 align=right>(选文有删节)
①迥异:相差根远。②开:开导,启发。③古奥:古指深奥,不容易理解。④倍蓰(xǐ):数倍。⑤影响:影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⑥时文:当时适行的文体,多指利学应试之文。⑦华: 花。 ⑧诡辩:荒谬邪僻。⑨《左》《国》:《左传》《国语》。⑩华腴(yú):丰美有文采。⑪曹:辈。⑫拱璧:大壁,泛指珍宝。⑬义蕴:内在的意义。⑭发越:散播。⑮举:举出。⑯去:距。⑰枵腹:腹中空虚。⑱极:通“亟”,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时文不可不读
  固:
  (2)朝华夕落
  若:
  (3)古人之书,安可
  尽:
  (4)然后思其义蕴
  通: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9.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诞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 (3分》
 
 
10.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
7.      固:本来;若:像;尽:全、都;通:通晓、理解。
8.1)怎么能用珠宝玉石都难以交换的岁月(时间)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各一分,句意通顺)
2)你们这些人对于这件事(这种行为),应该马上深深地自我反省(自省)。(各一分。句意通顺)
试题解析:
7.考察字词均较为常见,注意“固”的本义为“坚固”,这里考察的是引申义“本来”;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之中的“固”意义相同。
“通”的本义是“通达”,这里引申为“通晓”;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通”意义相同。
“若”的本义是“理顺”,这里考察的引申义“像”;与“门庭若市”中的“若”意义相同。
“尽”的本义是“空,没有”,这里考察的是副词“全,都”,与“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意义相同。
8.第一句翻译注意“安”翻译为“怎么”,“以”必须翻译成“用”,而不是“可以”,“益”要翻译为“益处”,翻译后注意语句通顺;
第二句中“此”作为代词要翻译为“这件事”或“这种行为”,“极”按照原文注释翻译,“宜”翻译为“应该”要前置,使语句通顺,“猛”的翻译要灵活,“省”翻译时注意联想“吾日三省吾身”,最后句意要通顺。
 
 
9.幼年时期所学知识较少,天真无邪,记忆力较强;壮年时人记忆力不如幼年时好。
10.1)读书务求成诵(2)以成诵为基础理解文章或书本的含义。(3)将所读内容消化吸收,化为己用,能够做到运用自如。
试题解析:
9.注意在原文寻找答题区间,确定题干出自第三行,询问原因,且使用了“故”字开头,属于总结句,所以上两行即为答案。特别提起注意:不能只写少年时的原因,也要写成年后的原因,注意分条和语言组织。
10.题干要求谈启示,注意文中关联词语“然后”,“而”,“如此”的使用,划分层次,总结概括大意即可。
附:文言文翻译
人们凡是读书,二十岁之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书相差很远。(人们)幼年时期知识未经开导,性格天真固执,所读的书即使很久不复习,偶尔提起,也可以背诵几行。如果壮年时期所读的书,过了一个月就忘了,这样一定不能长久。所以《六经》和秦汉时期的文章,词语古拙深奥,一定要在幼年时期读。等到壮年之后,即使花费数倍于(幼年时期)的努力,终究也只是不切实际罢了。从八岁到二十岁,这之间时间不长,怎么能荒废时间或读无关紧要的书呢?这个时候,科举应试之文本来不能不读,(但)也要挑选内容典雅纯正、内涵丰富且文字优美、历经二三十年没有错误的书来阅读。像早上开花傍晚落下、浅薄低俗、荒谬邪僻、毫不得体、取悦一时的文章,怎么能用珠宝和玉石都难以交换的时间来读这些没有任何益处的文章呢?不如背诵《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和东西汉经典华美且富有文采的几篇文章,作为终身受用的珍宝呢!
我希望你们这些人把过去已经读过的经书,视若珍宝,(读过后)一个月之内,一定加以温习。古人写的书,怎么能全部读完?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考虑通晓其中的含义,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像这样做,才气自然散播。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根本不能举出书中的字词的,就叫他“画饼充饥”;能举出其中的字词而不能运用的,就叫他“食物不化”,这两者大概距离空腹没有什么差别。你们这些人对于这种做法,应当立刻深深地反省。
 
 

出处2019年河北省中考题资料
1 2019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 语言积累与运用(2019年河北省中考题)
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河北省中考题)
4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河北省中考题)
5 《何尊》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河北省中考题)
6 名著阅读(2019年河北省中考题)
7 《远行的童年记忆》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河北省中考题)
8 2019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目
 

    
相关资料

  《卢重斋遗事》《送徐子春往四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题)
  《论语·阳货》《论语·八佾》《论语·述而》材料对比练习(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苏辙《刑赏忠厚之至论》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与袁六休》《与汤义仍书》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题)
  2022年新高考I卷文言文解析
  《战国策·秦策二》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说苑·贵德》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言文解析
  《战国策·魏策三·秦将伐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高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二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考文言文复习:古代官员行为高频词语集锦与训练
  高考文言文阅读之古代官员行为高频词语集锦与训练
  《旧唐书·阳峤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
  2022年高考复习课学案:文言文实词
  2022年北京市各区高三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简答题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句式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高考复习教案:文言实词之通假字、偏义复词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高考文言文常用150个实词简表
  《魏文侯改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题)
  江阊《十君子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傅良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2022年北京市各区七年级期末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高中文言特殊句式ppt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固定句式和固定结构
  288个高考文言文重点实词按词性分类汇编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