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试题 >>高考模拟试卷 >>湖北省 >>

湖北省新高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

湖北省新高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古诗词与中国画,分属文学与艺术两大门类,二者之间的跨界融合,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开始。这种交融不仅有力促进了古诗词和文人画的蓬勃发展,还使二者各自取得了新成就——山水诗和山水画成为古代文学史和绘画史上的艺术典范。诗画合璧的中国画,逐步发展为东方艺术中独树一帜的文化形态和艺术样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在中国文化中,书画亦写心志。这是诗书画印能够结合的内因。由此亦可反观中西文化的异同。按照18世纪西方美学家对于诗画差别的论述来看,绘画主要运用线条和色彩来描绘空间中并列的物体,故与建筑、雕刻等统称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而诗歌主要运用声音和语言来叙述在时间中持续的动作,故与舞蹈、音乐等统称为音律艺术或时间艺术。西方绘画注重对客观自然的再现和真实记录,吸收了大量科学技术成果,不断强化艺术的造型功能。正因为这种泾渭分明的认知,在西方文化史中基本没有形成诗画合一的局面。
在中国,诗画融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可以说,魏晋之前,我国早期的诗歌与绘画在艺术功能、表现方式和审美追求上,也分别具备上述“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特征,各尽其职,各自发展。唐代,随着诗词创作的兴盛,特别是唐诗取得的灿烂成果,让画家得以在诗境的涵泳中,获得更多创作的主题和灵感。尤其是山水田园诗,不仅以人与自然的对话,把诗从玄理中解放出来,强化了诗的画面感和表现力,更通过对山水和田园的审美观照和抒情表达,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同时,一些诗人在欣赏绘画时引发诗情,并开始尝试创作题画诗。只是,此时的题画诗大多没有题于画面之上,但是诗与画彼此启发的萌芽慢慢显现出来。
到了宋代,苏轼用“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王维的诗画艺术进行总结和高度评价,从精神境界上将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共通之处讲得更加透彻,推动了中国画“以诗入画”“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创作潮流。这个时期也涌现出许多探讨诗画关系的重要理论成果。随着文人水墨画的发展和兴盛,元代画家不仅自觉地在绘画创作中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还流行用书法将题画诗跋写于绘画作品的空白处,并钤盖上自己设计镌刻的印章,形成了中国画“诗书画印”一体的独特艺术面貌,传承至今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相关资料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2022届新高考高三核心素养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公安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检考试语文试题
  2022届湖北省十一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2022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湖北省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四地七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语文试卷
  湖北省孝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21年湖北省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湖北省百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京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宜昌市2022届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黄冈市2022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三起点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湖北省2022届高三8月能力测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恩施州202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年级八月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021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黄石市2021届高三5月语文模拟试题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新高考全国I卷)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新高考全国I卷)
  湖北省衡水市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三二调语文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1年高考冲刺联合押题(一)
  湖北省2021年5月高考押题语文试卷
  2021届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押题卷语文试题
  湖北省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