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中考题库 >>现代文阅读 >>

朱成玉《灯笼》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7--20题。(试题见答题卡,共19分)
灯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⑩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
 
(四)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17--20题。
17.本文围绕“父亲”和“灯笼”写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6分)
(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
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给了拴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第⑨段写道:“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结尾又说父亲“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这些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4分)
 
 

 
 
 
答案:
(四)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共19分)
17.本文围绕“父亲”和“灯笼”写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3分)
(1)父亲对待求做灯笼的人家一视同仁、有求必应。(1分)
(2)父亲制作每一盏灯笼都一丝不苟。(1分)
(3)父亲将自家的灯笼送给了栓柱,却不求任何回报。(1分)
18.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6分)
(1)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竹条和灯笼拟人化,(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编制灯笼时,竹条整整齐齐的样子,(1分)表现了父亲对待每一盏灯笼的认真和虔诚。(1分)
(2)塞,用力放到手里,动作描写。(1分)写出父亲面对家境困难的拴柱,坚持拒绝他的酬谢,(1分)体现了父亲对栓柱的体谅,表现了父亲的善良与爱心。(1分)
19.本文着力描写父亲制作的灯笼,请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6分)
(1)“灯笼”是全文的线索,围绕灯笼,文章写了父亲对邻居们的请求有求必应,仔细做灯笼,把自己家的灯笼送给栓柱等事情,表现了父亲的善良,突显了善良不仅会照亮他人也会照亮自己的文章主旨。以“灯笼”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浑然一体。(2)“灯笼”是父亲形象的象征。作者以“灯笼”象征父亲,父亲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如同灯笼,给他人带来光明、温暖和希望,表现了父亲的善良、有爱心,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赞美之情,使文章更有意蕴。(意对即可,不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酌情扣分)
20.文章第⑨段写道:“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结尾又说父亲“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这些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4分)
那些被父亲赋予了灵魂的灯笼,在照亮了别人的同时也能照亮自己;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能赢得别人的敬爱和回馈。父亲的善良和爱心对我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我明白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意对即可)
 
 

    
相关资料

  《灯笼》pptx课件(2课时)
  《灯笼》思维导图(5张)
  《灯笼》表格式教案3
  《灯笼》练习题2
  《灯笼》仿写指导及优秀范文
  吴伯箫《灯笼》《无花果——我和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灯笼》教学实录片段
  《灯笼》课堂教学实录
  《灯笼》pptx课件(34页)
  《灯笼》预习知识点
  《灯笼》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段落大意
  《灯笼》同步练习2
  《灯笼》知识点总结
  《灯笼》知识点梳理
  《灯笼》pptx课件(29页)2
  《灯笼》教案6
  《灯笼》pptx课件(29页)
  《灯笼》pptx课件(25页)3
  《灯笼》ppt课件(25页)2
  《灯笼》pptx课件(41页)2
  《灯笼》ppt课件(24页)2
  吴伯萧《灯笼》原文阅读
  《灯笼》音频朗读
  《灯笼》作业练习(2课时)
  《灯笼》知识点练习
  《灯笼》生字拼音、词语解释
  陈忠实《灯笼》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灯笼》提高练习题
  《灯笼》导学案2
  《灯笼》综合练习题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