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致橡树》课堂教学实录

《致橡树》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

了解作者的爱情观

认识诗歌的特点。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

三、分析诗歌

(一)总体把握

师:大家已读过原诗,诗人的思路是怎样的?

生甲:诗人说自己愿作对方旁的一株木棉,她希望自己与对方互相联系紧密相依。

生乙:诗人先否定传统的爱情观,再抒发自己理想的爱情观。

师:你能具体指明诗歌中哪一部分是否定传统爱情观,哪一部分是抒发自己理想的爱情观吗?

生乙:诗歌开篇到“不,这些都还不够”是对传统爱情观的否定,从“我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到诗结尾是对爱情理想的倾诉。

师:×××(生乙)说得很正确,请同学们记下来。

(二)学习第一部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鉴赏第一部分。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思考在这一部分中诗人用了哪些意象。

师:诗中有几种意象?

生:有六种: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师:这六种意象各有何特点?

生:凌霄花:借高枝炫耀自己。  

鸟儿:为对方营造的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师:这两种意象有何共同特点?

生:他们都是单纯地依赖橡树,自己并无真正的自立本领。

师:对,诗人在这里借这两种意象指攀附他人的爱情观。

师:请同学们继续分析以下意象。

生: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师:这两个意象有何共同特点?

生:他们都是不计代价地给予。

师:说得很好。他们都充当对方慰藉的对象,为衬托对方而存在。作者在这里借这两个意象指牺牲自己、降低自身价格、一味奉献的爱情观。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日光和春雨。诗人在这里没有直接写出日光和春雨的特点,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鉴赏加以想象,仿照关于泉源、险峰的诗句,将“甚至日光,甚至春雨”改写成四句诗。(教师出示练习)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

(学生用2分钟时间改写诗句,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同座同学间交流改写的诗句。

生交流互评(2分钟)

师:这一部分中诗人以六个比喻句直接列出六个否定的意象,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百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是反抗,是挣脱,是战斗,诗人以一个勇敢的斗士的面貌出现,这部分的旋律是昂扬、奋发、向上的,同学们在朗读时要读得刚劲有力,慷慨激昂。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品读。(3分钟)

师:请两个同学给全班作一次朗诵表演。(一男生一女生朗诵诗歌)

师:读得很好。在前一部分,诗人用昂扬的激情对传统的爱情观作了否定,那么诗人到底向往什么样的爱情呢?

(三)学习第二部分

请一名同学读第二部分。

师:诗人在这一部分中用了象征的手法。象征是诗歌的重要形式和特点。本诗运用象征手法,不是从整体上孕含象征意义,而是在具体的形象上直接表达象征意义,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描写橡树和木棉的诗句,分析木棉和橡树的形象,并指出其象征意义。生读描写橡树的诗句。

师:这几句诗描述了橡树的什么形象?

生:坚毅、刚强、敏锐、有力。(板书)

师: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生: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

师:对,象征着男性阳刚之美。(板书)

师:那么描写木棉的诗句呢?生读描写木棉的诗句。

师:通过这几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木棉的什么形象?生:美丽、热烈、真挚、柔韧。(板书)

师:它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生:象征女性的阴柔之美。(板书)

师:说得很好。

师:诗人在诗中倾诉了怎样的爱情向往?请分别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生:相互依存,紧密结合(对应诗句: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板书)

师:对,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生:双方默契,互相尊重(对应诗句: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板书)

师:是啊,精神默契,感情交融,灵犀相通,心心相印。

生:相互平等(对应诗句: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板书)

师:是的,彼此各有一方土地,各有一片蓝天。顺便说一下,“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用的是通感修辞。

生:同甘共苦 独立相依(对应诗句: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板书)

师:这里的“寒潮、风雷、霹雳”“雾霭、流岚、虹霓”指什么?

生:分别指困难、挫折和成功、喜悦。

师:诗人的爱情观就这些内容吗?

生:不。诗的最后五句还写出了“最伟大的爱情”。

师:什么是“最伟大的爱情”?

生“还爱你……”

师:“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是什么意思?

生:可能是指事业和国家吧。

师:对。古人云:择偶须偕千秋业,爱有源头情不竭。爱一个人,更要爱对方的事业和理想,爱对方的民族和国家。这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诗人抒发的是一种新时代的爱情理想,但伟大的爱情不仅只爱对方,更要爱对方的事业,爱对方生活的土地,这才是爱情的升华,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请同学们带着上述感情品读诗歌的最后几句。(学生读诗)。

师:这一部分中诗人的感情抒发是平缓的,从前一部分的激昂中跌落下来,诗人以女性的温柔,真挚细腻,缠绵悱恻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梦想,像小溪流水潺潺,如木棉在清风中摇曳。请大家仔细品读,体味。(2分钟)

(四)小结

小结。

师:请全班同学集体朗诵。男生读第一部分,注意读出你们坚毅、刚强的阳刚之美,女生读第二部分,注意读出你们温柔、真挚的阴柔之美。

师: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教师读诗题及作者男生读第一部分,女生读第二部分师:读得很好。

师:这首诗歌从形式上说,既具有古典诗歌的整齐美,又具有现代诗歌的灵动美。(下课)
 
 

    
相关资料

  《致橡树》ppt课件(20页)
  《致橡树》ppt课件(54页)
  《致橡树》ppt课件(23页)
  2018年语文版《致橡树》pptx课件(26页)
  《致橡树》ppt课件(14页)
  《致橡树》教学设计7
  《致橡树》ppt课件(17页)
  《致橡树》教学反思
  《致橡树》高效课堂导学案
  《致橡树》表格式教学案
  舒婷《致橡树》预习学案
  《致橡树》ppt课件(26)
  《致橡树》课堂实录
  《致橡树》ppt课件6
  《致橡树》ppt课件5
  《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比较阅读ppt课件
  《致橡树》说课ppt课件
  《致橡树》说课稿
  《致橡树》读后感(2篇)
  《致橡树》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阅读
  《错误》和《致橡树》比较阅读教学设计ppt课件
  《致橡树》教案6
  《致橡树》教案5
  《致橡树》教案4
  《致橡树》教学设计3
  《致橡树》教学实录
  《致橡树》教学实录
  《中国当代诗三首》之《错误》《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基础知识题
  《致橡树》rm音频配乐朗读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