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涉江采芙蓉》教学参考

《涉江采芙蓉》教案
  

  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相关资料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涉江采芙蓉》《一剪梅》阅读练习及答案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36页)
  《涉江采芙蓉》教案9
  《涉江采芙蓉》《一剪梅》阅读练习及答案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30页)
  《涉江采芙蓉》pptx课件(26页)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35页)
  《涉江采芙蓉》教案8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
  《涉江采芙蓉》pptx课件及教案(20页)
  《涉江采芙蓉》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9页)
  《涉江采芙蓉》获奖教案
  《涉江采芙蓉》教案6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15页)
  《涉江采芙蓉》教学实录2
  《涉江采芙蓉》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涉江采芙蓉》阅读练习及答案(3篇)
  《涉江采芙蓉》教案5
  《涉江采芙蓉》改写
  《涉江采芙蓉》教学反思(2篇)
  《涉江采芙蓉》ppt课件(42页)
  《涉江采芙蓉》高效导学案
  《涉江采芙蓉》导学案3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教案5
  《涉江采芙蓉》练习题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4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