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文章结构技巧。
  能力目标
  1.赏析杜十娘善良、热情、刚强而又坚定的性格特点。
  2.体会小说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味人物语言,揣摩本文朴实自然、口语化的语言特点。
  德育目标
  通过杜十娘这一形象,认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
 
  教学重点
  分析杜十娘刚强和坚定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
 
  教学方法
  1.讨论分析法。对小说中各个人物通过讨论、分析来明确其性格特征。
  2.鉴赏法。对主要人物性格特点的认识、对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通过师生共同鉴赏来达到领会的目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前面我们学习的《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明代话本小说。文人在话本的编辑加工过程中,又模拟话本写作,进而出现了拟话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选自于拟话本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二、解题
  多媒体显示:
  1.作者介绍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墨憨子、龙子犹、顾曲散人等,长洲人。五十多岁补贡生。曾任江苏丹徒县训导,后任福建寿宁知县。具有进步思想,“酷爱李氏(贽)之学”。清兵入关,参与抗清活动。他零星地提出了一些进步的文学主张,推崇民间文学,重视小说、戏曲,对通俗文学有重大贡献;编选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简称“三言”);增补长篇小说《平妖传》,改编《新列国志》等;刊行民间歌曲《挂枝儿》《山歌》;创作传奇剧《双雄记》《万事足》;有散曲集《太霞新奏》,笔记《古今谈概》等。以“三言”的影响为最大,它对话本短篇小说的传播和推动拟话本的创作都起了积极作用。
  2.作品介绍
  “三言”是明末冯梦龙编辑的三个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简称。每集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编辑者做了统一加工,按章回小说形式给予各篇以整齐的回目,文字上也做了修饰。“三言”中宋元话本约占三分之一,明拟话本约占三分之二,其中可能也有冯氏的创作。“三言”的内容复杂,题材广泛,主要有:市民生活,婚姻爱情,政治斗争,狱讼案件,友谊交往,历史故事等。其中优秀之作,歌颂了人民的美好品德及斗争精神,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残暴,反映了封建社会尔虞我诈的世态人情。但有不少作品存在着封建说教和迷信、消极思想。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自读课文,指定一名学生复述课文情节。
  明确:本文选自《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故事的主要人物有杜十娘、李甲、孙富等。女主人公杜十娘是个名妓,她不甘做王孙公子们追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执著地追求心中美好的理想,但现实的残酷击碎了她的梦想。男主人公李甲是个富家子弟,他虽也曾真心爱过杜十娘,但在现实社会面前,他的爱情不堪一击。最终他屈服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孙富是个卑鄙奸诈的盐商,他对杜十娘的美貌垂涎三尺,他破坏了杜十娘的美好生活。
  2.提问:试梳理故事的结构提纲。
  明确:(1)杜十娘和李甲情投意合。
  (2)杜十娘和李甲私订终身,杜十娘考验李甲。
  (3)杜十娘用计赎身。
  (4)孙富离间杜、李二人。
  (5)李甲见钱眼开,把杜十娘当商品卖掉。
  (6)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并投江自尽。
 
  四、具体赏析
  1.试分析女主人公杜十娘的形象: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分析。
  明确:杜十娘在小说中是一个光彩夺目的悲剧形象。她聪明、美丽、热情,又刚强、坚定、勇敢。具体体现在:为了实现自己从良的心愿,她攒聚了价值万金的珠宝,可见她是个聪明、有心计的人;她爱李甲,不惜跟鸨母正面发生冲突,可见她很勇敢;李甲“囊箧空虚”时,她不仅没有“打发李甲出院”,还非常热情地对待他,这又可看出她的热情。她对爱情是执著的,当她“连日不见公子进院”时,就十分着急地派人到街上寻找,当李甲垂头丧气时,她用纯真的爱情来鼓舞李甲。
  杜十娘的性格特点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只是展示了美丽、善良、热情、聪明,以及对爱情的坚贞等方面,并没有全面展示其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她的性格的另一面才逐渐显露出来。当杜十娘听到李甲和孙富准备买卖她时,像晴天霹雳一样。但随即她便猛然省悟到自己选错了人,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自己仍然是个商品,随意被人买卖。她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她痛苦失望的同时又刚强而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故意装扮得整整齐齐,催促公子快去兑过银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入江中,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又指斥李甲“相信不深,惑于浮议”,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更感叹自己的理想、幸福化为泡影,最后她投江自尽,以死来表达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以死来控诉那个黑暗的封建阶级社会。她这种不屈的行为,使我们进一步看出了她性格的刚强和坚定,完整地了解了她性格特点的全部。
  2.提问:如何理解李甲这个人物形象?本文是如何通过对比手法来展示其性格特征的?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
  明确:李甲是个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袴子弟。这一形象的性格特征是在与杜十娘的对比中展示出来的。在赎身出院的问题上,杜十娘显示了她的勇敢和智慧,而李甲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庸懦无能、动摇不定。让他去借钱,可一连六天分文没借到,他的无能的弱点充分显示出来了。杜十娘对爱情执著、坚定,他却瞻前顾后、犹豫不定,以至于最后为了钱财不惜出卖感情。他的行为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和生活特殊性的原因,但他的自私、懦弱、背信弃义却是显而易见的。
  3.提问:作者是如何塑造孙富这一形象的?
  学生思考后明确:盐商孙富是个卑鄙和奸诈的小人。他垂涎于杜十娘的美貌,是个淫恶之人;他用计来结识李甲,是个卑鄙、狡黠之人;他玩弄伎俩,拆散李甲和杜十娘的姻缘,是个不道德之人。他在满口“仁义道德”的幌子下,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作者对这一形象持憎恨和厌恶的态度,他是故事中几个反面形象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4.提问:杜十娘的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其根据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明确:杜十娘的悲剧是社会的必然。她是名妓,是凭借美貌、聪明和才情赢得贵家子的欢心。她被京城贵公子们吹捧的基石是不牢固的,别人其实是把她当作玩物看待的,不可能付诸真情,更何况在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思想观念里也是不允许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去娶烟花巷里的娼妓贱妾的,不能“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的。更何况杜十娘想依托的李甲是个怯懦、自私、卑鄙的伪君子,他身后的父亲李布政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使怯懦性格的李甲更增添了恐惧感。所以尽管杜十娘百般与命运抗争。她最终还是逃脱不掉悲剧的命运。
  5.试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通过杜十娘的悲剧故事,写出了杜十娘作为下层妇女对美好生活的正当要求。作者在杜十娘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中塑造了一个美的灵魂,同时以一种深沉的义愤表现了这个美好的人生追求怎样在那个社会毁灭。全文寄予了作者对追求幸福却被迫牺牲性命的妇女的同情,对背信弃义的纨袴子弟和破坏他人幸福的阴险小人的憎恨,也是对造成故事悲剧结局的那个社会的无情揭露,对残害妇女的阶级的无情鞭挞。
  (解说:作品通过对杜十娘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朽性,也显示了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学习本文应注意作者创造杜十娘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应透过现象看到其实质。)
  6.提问:如何理解人物的语言特点?
  明确:本文的语言具有口语化、朴实自然的特点。特别是主人公杜十娘,通过朴实的语言反映了她聪明、刚强等性格特点。如投江之前对李甲的一番话“……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今日当众目之前,开箱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平中见奇,不仅揭穿了李甲的背信弃义。也显示了她的性格特点以及对生活的绝望。
 
  五、课文总结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学习,重点应是对杜十娘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她是一个一心追求幸福而被抛弃的妇女形象。她的性格特征主要是从情节的发展中,从她跟周围人物的关系中逐渐被揭示出来的。学习时可以从杜十娘和李甲性格对比中认识杜十娘的鲜明形象。
 
  六、布置作业
  1.课下选“三言二拍”中的一些故事来读,以便进一步了解明代的“拟话本”。
  2.写一篇关于杜十娘形象分析的鉴赏文。
 
  板书设计

 
  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4题。
  王小玉便朱唇,发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南,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
  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道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的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1.为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①启朱唇 启(  )__________  ②发皓齿 皓(  )__________
  2.选文一、二段详细描写了说书女艺人王小玉(白妞)一次演唱的过程。请依据她演唱时声音的高低缓急,从文中找出五个四字短语,概括这个过程。
  演唱的起始:    演唱的发展:
  旋律的跌宕:    演唱的高潮:
  演唱的结束:
  3.用文字描写演唱是十分困难的。作者运用特殊的比喻——通感,以人们的感觉和视觉形象,赋形于声。请找出这些语句,填写下表,并简要说明其好处。
  语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
  语句②___________________
  语句③___________________
  语句④___________________
句号
本体
喻体
相通点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与王小玉的演唱有什么关系?说说其作用。
  参考答案:
  1.①qǐ 开 ②hào 洁白
  2.初不甚大 越唱越高 陡然一落 忽又扬起 人弦俱寂
  3.①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②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③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④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句号
本体
喻体
相通点

听王小玉初唱时感受到的妙境
熨斗熨过,五脏六腑,无一处不伏贴。吃了人参果,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处处伏贴处处畅快

越唱越高的声音
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尖细、高亢刚劲有力

王小玉婉转的唱腔
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
婉转悠扬,穿插回旋,急促多变

王小玉重又扬起的声音
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多姿多彩,变化无穷

  作用:这种写法是用人们的感觉(感受)、视觉来设喻,把人们的感觉、视觉器官与听觉器官沟通起来,使原本只能用耳听且转瞬即逝的音乐,变成可以用心来感受、用眼来看的可感形象,从而淋漓尽致地描绘出王小玉演唱的妙处。
  4.这是侧面描写,用观众评论来烘托王小玉演唱技巧的精妙绝伦。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注
  拟话本:宋元间民间“说话”(讲故事)时所用的底本称“话本”,摹拟“话本”形式而写的短篇小说称“拟话本”。明代,群众爱好宋元话本,书商大量刊行,逐渐引起了文人的注意,他们从对旧话本的编辑、整理、加工,进而摹拟创制新作。这就出现了首先不是为说话人讲说,而是供案头阅读的文人摹拟的话本,通常称作“拟话本”。如“三言”“二拍”中的一部分明代文人的作品。
(摘自《语文知识词典》)
 
  二、课文析读
杜十娘的“美”
       张汉文
  1.智勇双全的智慧美
  杜十娘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优秀女性形象,承袭了古代文学作品塑造出来的诸如罗敷、刘兰芝等女子身上的智慧美。十娘希望李甲为她赎身,她清楚地知道鸨母的用心,就利用机会,赚得了鸨母只要三百两银子身价的诺言。又怕鸨母失言,用言语激怒她,使她发下“若翻悔时,做猪做狗”的咒愿。这就为她挣脱妓院准备了条件。十娘出院,与鸨母交割,鸨母不料公子有银,黯然变色,似有悔意。十娘以“郎君持银去,儿即刻自尽”相逼。怀着对美好的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十娘巧妙地抓住机会,与鸨儿斗智斗勇,终于赎身脱籍。
  2.纯贞爱情美
  杜十娘在两性相爱上,她要求的不是短暂的欢爱,甚至也不是婚姻。如果仅仅要求婚姻,那么这个愿望对杜十娘来说非常易实现。她当日如若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那么赎身、还家、缔结良缘,不费吹灰之力。既然如此,杜十娘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人间那一份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男女情感——爱情。具体而言:
  (1)杜十娘追求的那份情感是非物欲的。杜十娘身份低微,被当时的世俗社会当作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意欺辱的对象。出卖色相的生涯使她感受到深重的欺辱和伤害。因此,她急于从良,却不告诉李甲自己有百宝箱,不愿在爱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颗金钱的砝码,她从内心里呼唤一种不为物欲和利害关系所左右的人际关系。毫无疑问,只有在这种关系中,人才能真正地尊重自己、关心他人,才能产生包含人性中一切美好成分的真情,包括爱情。
  (2)两心如一、心心相印的爱情。杜十娘追求的是一份生死无憾的真情。怎样才是“生死无憾”的真情,杜十娘没有说,但从她不去用百宝箱苟全得到幸福、不去接受被买卖的命运等种种举动,看得出她渴望自己的情人不把自己当做可以随意买卖的烟花,而是相濡以沫的伴侣,她渴望自己与情人之间能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和相互吸引,她在寻求一份人间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情感——两心如一、心心相印的爱情。
  (3)不为“礼”所拘的执著追求的“情”。李甲是个愚蠢、懦弱的纨绔子弟,他所贪恋的不过是十娘的姿色;对于十娘的从良,他一直采取消极态度。在李甲心理的天平上,一头是封建礼教、门第观念,一头是十娘的爱情。李甲在这“礼”与“情”的抉择中,他的天平最终倒向“礼”的一边,这绝不仅仅因为狡猾诡诈的孙富的出现和酒楼上一番“高明”的“心腹之谈”,重要的是,李甲对杜十娘最终是“发于情,止于礼”。遵从礼教,遗弃十娘,这是他的必然归宿。这样十娘的苦心经营、勇敢追求,只能被残酷的礼教打得粉碎。此后的十娘,面对着黑暗的社会、卑鄙的小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怀抱百宝箱而沉江。十娘勇敢追求的是一种不为“礼”所拘的与“礼”坚决抗争的情。
  3.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之所以具有难以穷尽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它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女性悲剧故事。鲁迅曾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杜十娘的悲剧价值就在于中国女性对美好爱情的孜孜追求,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冲破了旧有的等级、尊卑秩序。正如中国古代许多爱情悲剧故事一样,主人公势必在爱情追求的道路上付出惨重的代价,而其悲壮的美学意蕴也就在于此。杜十娘抱匣沉江的那一幕,其悲壮的艺术效果就如焦刘悲剧中的刘兰芝“自挂东南枝”,就如充满浪漫色彩的“梁祝化蝶”,又如咯血死去的林黛玉。比较之下,杜十娘的悲壮力量是更为沉重的。因为不仅仅是诸如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势力那无形的血盆大口吞噬了她,更有在这种势力摆布下的富豪子弟李甲的负心和孙富的奸诈用心,他们合伙把这一为纯贞爱情而付出的女子推向了绝路,那悲壮的一幕是凄惨的,更是美的——留给了人间一份至真至纯的情感美。
(节选自《中学语文参考》2003年3期)
 
  三、类文荐读
  ……
  且说张委同众子弟走至草堂前,只见牡丹枝头一朵不存,原如前日打下时一般,纵横满地。众人都称奇怪。张委道:“看起来,这老贼果系有妖法的;不然,如何半日上倏尔又变了?难道也是神仙打的?”有一个子弟道:“他晓得衙内要赏花,故意弄这法儿来吓我们。”张委道:“他便弄这法儿,我们就赏落花。”当下依原铺设毡条,席地而坐,放开怀抱恣饮。也把两瓶酒赏张霸,到一边去吃。看看饮至日色矬西,俱有半酣之意,忽地起一阵大风。
  那阵风却把地下这些花朵吹得都直竖起来,眨眼间俱变做一尺来长的女子。众人大惊,齐叫道:“怪哉!”言还未毕,那些女子迎风一晃,尽已长大,一个个姿容美丽,衣服华艳,团团立做一大堆。众人因见恁般标致,通看呆了。内中一个红衣女子却又说起话来,道:“吾姊妹居此数十余年,深蒙秋公珍重护惜,何意蓦遭狂奴俗气薰炽,毒手摧残,复又诬陷秋公,谋吞此地。今仇在目前,吾姊妹曷不戮力击之,上报知己之恩,下雪摧残之耻,不亦可乎?”众女郎齐声道:“阿妹之言有理。须速下手,毋使潜遁!”说罢,一齐举袖扑来,那袖似有数尺之长,如风幡乱飘,冷气入骨。众人齐叫有鬼,撇了家伙,望外乱跑。彼此各不相顾。也有被石块打脚的,也有被树枝抓翻的,也有跌而复起起而复跌的,乱了多时,方才收脚。点检人数都在,单不见了张委、张霸二人。
  此时风已定了,天色已昏。这班子弟各自回家,恰像捡得性命一般,抱头鼠窜而去。家人们喘息定了,方唤几个生力庄客,打起火把复身去抓寻。直到园上,只听得大梅树下有呻吟之声,举火看时,却是张霸,被梅根绊倒,跌破了头,挣扎不起。庄客着两个先扶张霸归去。众人周围走了一遍,但见静悄悄的,万籁无声。这园子又不多大,三回五转,毫无踪影。难道是大风吹去了?女鬼吃去了?正不知躲在那里。延挨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只索回去过夜再作计较。
  方欲出门,只见一个庄客在东边墙脚下叫道:“大爷有了!”众人蜂拥而前。庄客指道:“那槐枝上挂的,不是大爷的软翅纱巾么?”众人道:“既有了巾儿,人也只在左近。”沿墙照去,不多几步,只叫得“苦也!”原来东角转弯处有个粪窖,窖中一人,两脚朝天,不歪不斜,刚刚倒种在内。庄客认得鞋袜衣服,正是张委,顾不得臭秽,只得上前打捞起来。众庄客抬了张委,在湖边洗净。先有人报去庄上。合家大小哭哭啼啼,置备棺衣入殓,不在话下。其夜,张霸破头伤重,五更时亦死。
  次日,大尹病愈升堂,正欲吊审秋公之事,只见公差禀道:“原告张霸同家长张委,昨晚都死了。”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大尹大惊,不信有此一事。须臾间,又见里老乡民共有百十人,连名具呈前事,诉说秋公平日惜花行善,并非妖人;张委设谋陷害,神道报应。前后事情,细细分割。
  大尹因昨日头晕一事,亦疑其枉,到此心下豁然,还喜得不曾用刑,即于狱中吊出秋公,立即释放。
(节选自《灌园叟晚逢仙女》作者冯梦龙)
  阅读提示:
  这篇小说写了花痴被恶霸张委诬陷的故事。节选部分是借花神的力量,惩治了恶霸,救出了花痴秋仙。作品反映的是农民土地被兼并这一尖锐矛盾。出现的浪漫主义情节,正是表达了当时人民群众反抗封建压迫的意志,寄托了作者惩恶扶善的理想。
 
  四、鉴赏方略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之十二:小说的起源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产生比诗歌、散文迟得多。但小说的因素则早已在其他文体中酝酿着、发展着。神话故事、寓言、精彩的历史片断,都往往具有巧妙的情节、鲜明的形象、完整的故事等因素,有些甚至已经十分近似小说了。但它们总是为了解释自然、记传历史、说明道理的,不是自觉地用艺术创造的手法去表现人的精神面貌。因此还是不能称为小说,而只能称为小说的源头。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把小说与大达对举。大达即大道理,而小说即指一些浅薄琐碎的言论。从这最早的小说概念可以看到:一、小说产生于民间;二、小说写的不一定真实,许多可能是虚构出来的;三、小说不是抽象的言论,而是具体的、形象的、切近生活的。可见,古代小说的含义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小说的含义并不一样,但又是紧密相关的。今天的小说正是从古代所说的那种小说发展来的。
  《汉书·艺文志》把以前的著作分家派,第十家就是“小说家”,收了小说著作十五部,共一千三百八十篇。到了隋代,全部失传了。那些书几乎是一些秦汉人所写的野史传闻。所以我们谈小说,主要依据的是班固之后的作品,宋初李昉编著的《太平广记》,包括了汉魏到唐五代的小说,内容不外是传奇志怪、轶闻琐事两类。因此我们分析最早出现的小说时,也基本上分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两类。
  我国古来就比较迷信巫术,秦汉以后,又盛行神仙之说,汉末再传入佛教。在统治阶级的提倡之下,巫道神仙,夹杂泛滥。所以魏晋至隋,神怪的故事,广为流传,这就是志怪小说的社会基础。这类小说所写的多属于神仙灵异、佛教因果报应、人鬼交往等。以晋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其中有不少迷信的糟粕,但亦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愿望。《韩凭夫妇》《李寄斩蛇》《干将莫邪》等就是突出的例子。这一类小说对唐代传奇、《聊斋志异》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东汉后期,上层社会形成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叫做“清议”,那些善于品评的人被称为名士。当时的大学就是清议的中心。由此而造成的社会舆论的压力,可以直接影响某些官吏的上台下台。到了魏晋以后,又再加上一个“清谈”。官吏士施用清谈玄理来显示自己高洁、有学问;一些知识分子用清谈来逃避现实。他们清谈的内容、风度、影响等,都记录在志人小说之中。因此,志人小说与志怪小说不同,能面对现实,主要不是写鬼写怪,而是写人,反映现实生活比较直接、真实、具体。南朝宋代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它把汉末至东晋间士阶层的遗闻轶事,分为三十六类进行记述。作者往往能抓住人物的某一特征,或生活的某一场面,或一次精彩的对话,用细节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情趣。此外还记录了一些民间小故事。鲁迅先生说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高度概括了该书在艺术上的特色。志人小说就是后来笔记小说一类,它的故事比较简单,结构不大完整,但对日后的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等,提供了不少细节的素材。
(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史问答》广东人民出版社)
 
  六、高考真题
  1999年全国高考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梦龙编订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其中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
  B.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著名女作家,她的《笑》《往事》《寄小读者》等作品,被认为是当时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
  C.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
  D.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是欧洲文学史上少数几个只写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
  答案:D(法国作家莫泊桑除了短篇小说外还有长篇小说《俊友》《一生》《温泉》等,契诃夫除短篇小说外还有剧本《海鸥》《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
 

    
相关资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61页)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21页)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1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16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15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1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反思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11
  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文阅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一练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综合练习题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设计13(2课时)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10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9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12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11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10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9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7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6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5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模拟法庭实录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随堂练习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同步练习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说课稿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6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ppt课件5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