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15
教学导入: 
古代青楼中的卖笑女子,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经常出现。对青楼女子的评价历来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不管怎样,“自古红颜多祸水”似乎已成了“男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自古红颜多薄命”似乎已成了一条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来看看作品中的杜十娘又是一个怎样的青楼女子?作者又给她安排了怎样的结局?  
总结作家作品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作者冯梦龙(1574~1646 ),字犹龙、耳犹,别号“墨憨斋主人”、“龙子犹”,江苏苏州人,明末小说家。其兄冯梦桂为有名的画家,其弟冯梦熊是太学生、诗人,合称吴下三冯。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 
  补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卷32。这篇小说是三言之中乃至明代文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 
分析课文 
1、“百宝箱”在文中的作用: 
  首先,“百宝箱”是连接故事的线索。小说中,“百宝箱”的出现一共有四次,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次:当李甲为筹集从鸨儿处赎出杜十娘的三百两银子而到处奔波借债,但又毫无着落时,杜十娘拿出了“私蓄”的(说是从姊妹处借的而实际上是从“百宝箱”中拿出的)一百五十两来“任其半”(此外还有二十两作“行资”),终于感动了柳遇春借来另一半,使李甲能顺利地赎出杜十娘。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次:当杜十娘和李甲告别柳遇春和众姊妹准备上路时,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有了这个“百宝箱”,夫妻俩浮寓吴越间的山水之费就不愁了。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白银,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杜十娘又取钥开箱,拿出白银五十两充当行资。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当面打开,但李甲“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箱”又一次坠入五里雾中。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第四次:当李甲受孙富挑唆,将杜十娘出卖时,十娘悲愤交加,取钥开锁,将箱中宝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后自己也“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孙富和旁观者一览无余,使李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