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文言文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诗词鉴赏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鉴赏
  
张慕勋
    给老朋友写信,可以直接抒发怀念之情,也可以借写往事,写家乡或写曾经一起到过的地方的景物,来打动对方的感情神经,引发情感的交流,同样,也表达了怀念之情。王维给裴迪的信,就是采用后一种表达方法。

  王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名士,能诗善画,尤工于山水诗,是当时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晚年隐居辋川山庄,裴迪是他的挚友。他们曾一起在辋川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王维给裴迪的这封信,描绘了辋川山庄的冬景春色。既然裴迪也在辋川山庄呆过,对那里的景色自然是了如指掌的,为什么王维给他写信,还要把“故山”景色描述一番?他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笔者以为,王维的信之所以写景,正是为了勾起裴迪的回忆,由景生情,以寄托对故人深深的怀念之情,并希望再次享受同游深趣。王维这封书信文笔清新秀丽,充满诗情画意。

  信基本上分为两段:一段写冬景,一段写春景。“近腊月下”,落笔第一句点明季节,让读者明确下面所写的景物,都是冬景;“景气和畅”说明此时虽属冬令季节,但不是寒风凛冽,而是“和畅”,即温和舒畅,“故山殊可过”。以上三句,写了出游的背景,即时令、气候、地方。既然值得一游,为什么不邀朋友一道共赏呢?下面两句,回答了这个问题。“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说明这次没有邀裴迪的原因。“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这几句,既承前而写,又启开下文。作者既然不愿打扰裴迪,那么只好自己出游了,这是承上;既然“饭讫而去”,那么去哪里,看见什么?这是启下,让下文来一一回答。这样的结构,具备内在的联系,让人读来感到脉络清晰。上面这一段,好像音乐中的“过门”,拉过之后,便开始“歌唱”了。“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原来是从北面渡过幽深的灞水,正见那冷冷的月亮映照着城郭。好一幅冬令夜景!作者出游的时间是冬季,又是夜游郊野,整个环境便显得空旷静谧,月光也显得不强烈,所以,用一“清”字来形容,正抓住冬夜城郊的特点。“夜登华子冈”,写明了登冈的时间。一个“冬”,一个“夜”,说明了特定的季节、时间,景物的描写,便都离不开“冬”与“夜”这两点。作者站在“华子冈”上,居高临下,远望辋水,水微微泛起波纹,水与月好像连在一起,形成水天相接的美妙境界。在作者眼前,水是“与月上下”,远处,山村的住户,还亮着灯火,但在树林的遮挡下,人的感觉就好像是又明又灭一样,显出那灯光的闪闪烁烁。作者用“寒山远火,明灭林外”八个字,就写尽这山村夜晚特有的景致。“山”上冠一“寒”字,正紧扣冬令季节,下文的“寒犬”,也同样渲染了“冷”的气氛。“山”“犬”本无所谓“寒”“热”,但季节作用于人的心理,就有“寒山”“寒犬”“清月”之描述。以上两句,写的都是静景:水、月、山村、灯火。但这静,还不足以使人寒心。下面的动景,即深巷寒犬、吠声如豹、山村夜舂与寺院慢敲着的钟声相混杂的声音,好像很热闹,但实际上这种“动”,更映衬着山村冬夜可怕的静寂。这种笔法,就是动静相衬。下面是由景而及人,表现出对故友的无限怀念:“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这一段,由眼前景物而引起对往昔的联想,特别是提到“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这些往事,很能使对方动情。如前面介绍,王、裴过去在辋川曾经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这里所说“携手赋诗”,当指此事。因此,裴迪读信至此,自然会勾引起昔日同游的情思。

  如同词一样,如果说以上写冬景算作上片,那么下面写春景就是下片了。上下两片,各写一景:冬景,是实写;春景,则是想像中的景色。所以,对春的描写,就是粗线条的了。从“当待春中”到“麦陇朝雊”一段,写的是当春天到来的时候,辋川山庄将出现的景致。这里所描写的景物,确实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草木蔓发”,蔓,即藤蔓,本来是名词,在这里用来状草木生长之快。“春山可望”,一个“春”字加在“山”之前,就把满山翠绿、洋溢着的春的气息都准确地表达出来了。“轻鲦出水,白鸥矫翼”,也离不开一个“春”字。白鲦在水里嬉游,本也无所谓轻重。这个“轻”字,含有“轻装”之意,说明冬尽春来,鱼儿也就活跃起来,显得一身轻了。而写白鸥,着一“矫”字,也含矫健之意。这两句,是从鱼、鸟,或者说泛指飞禽走兽在春天里恢复它们的活力,来表现春天带来的朝气。接着写路边带朝霞的青草和野鸡在麦垄间鸣叫,也都是一派春景。但是,这些景物不是具体所见,而是根据以往经验预想的,所以,它没有特指,不像前面写冬景那样,是“夜登华子冈”时所看到的。写冬游华子冈,是想起以往与老友同游赋诗的情况,来表达怀念之情;写春天来临之后的景色,是希望能再次同老友共游。这正是王维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

  王维邀请裴迪同游,文笔也很讲究。一写“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之“倘能”,就是不肯定,在语法上称或然词。也就是说,王维不是采用直接邀约,让对方觉得非来不可而为难,而是采用商量的口吻:“你能同我一起出游吗?”二写“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这是对上一句的补充,意思是说,如果不是了解您的超尘出俗、情致高雅,怎么能用这种不重要的事来约请您呢?三写“然是中有深趣矣”,即春天出游是很有意思的事,又进一步加强了邀约的诱惑力,促使裴迪下决心。这三层,第一层用商量的口气,第二层退让一步,第三层又紧逼一步。实际上王维是在发出邀请,并且说明为什么邀请,进而含有希望裴迪一定来的意思,读来十分真挚亲切。

  读完这封信,可以看出,王维重在写景,以景来诱发对方之情,达到邀游的目的。我们从这封信中,第一,可以学习散文清新的笔法;第二,可以学习描写景物的技巧,使景如画,又如诗;第三,可以学习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第四,可以学习写信的一些委婉手法。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   

    
相关资料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作业练习
  《答谢中书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10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27页)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6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5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同步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反思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备课资料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游褒禅山记》教案及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检测练习题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春景诗歌改写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8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实录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游褒禅山记》教案及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6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5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4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及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4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和译文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mp3音频朗读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