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10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王维,识记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

过程与方法:感受作者笔下景物的特征;了解本文句式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宁静恬淡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笔下景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句式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引导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文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并不太多,但其本身在写景抒情方面很有特色。因此建议在学习中,以诵读品味为主,争取能在多遍阅读的基础上把握住作者在文中所描绘的景物特征,并体会其抒情的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语】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赞誉:“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是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对盛唐田园诗人王维诗作的高度评价,学过本文之后,大家还会发现,这个特点不仅在王维的诗歌里有,散文里也有!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书信体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外号“诗佛”,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是盛唐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因此后人又称他为“王右丞”。擅长诗与画,兼通音乐,并能使诸艺互通,尤以描绘山水田园的诗歌著称,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的山水诗,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也有一些是反映边塞和送别的诗作,如《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中兄弟》。作品有《王右丞集》。
【解题】
“山中”点明地点。“秀才”是唐代对未中进士者的一种通称。“裴迪”王维友人,曾任蜀州刺史,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书”点明了体裁。 
【简介背景】
王维在天宝三载(744)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每到休假之时,便来到那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时,朝政由奸相李林甫把持,有才能和敢于直言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他要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裴迪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家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这一封信给裴迪,约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
【文言知识点】
1、 通假字: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无”通“毋”,不要。 
2、 古今异义词: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景气,古义,气候。今义,指经济繁荣现象,也泛指兴旺。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静默,古义,休息、入睡。今义,寂静,没有声音。
3、 词类活用: 
与山僧饭讫而去:“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北涉玄灞:“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夜登华子冈 / 村墟夜舂:“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麦陇朝雊:“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4、特殊句式:
憩感配寺 /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省略句。      步仄径,临清流也:省略句、状语后置。
【内容解析】
1、文中三段各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游览这些景点时想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第一段,概述自己出游的经历,记独游的索然无味。第二段,写旅途的经历及对往昔的回忆。第三段,想象明春山景,向裴迪发出热情邀请。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恬淡宁静、超尘脱俗的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朋友款款深情的思想感情。(教师点拨:说明本文内容既有山中美景,又有朋友的深情,虽然写景占很大比重,但叙友情仍是贯穿始终的线索。这也符合了本篇文章的文体特征,即是一封书信。书信是与接受者对话的,其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都应与收信人有密切关联。作者正是做到了以二人相处的往事,以二人共赏的风景和二人相同的志趣,来吸引、说服对方)。
2、将文中描绘自然风光的两处文字找出来,说说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请用准确的词语为这两段文字命名(结合课后练习一)。
     明确:第一段描写是蓝田冬夜图,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如一幅水墨国画,着墨淡雅,用笔清疏,写意传神,基调寂静而清幽,是实景的真实描绘。
第二段用欢快流畅之笔描写了蓝田春色图,把春日山中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是作者想象中的美景,是虚写。
3、本文议论抒情的句子与描绘美景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不同,说说这样的句式在此文中有何艺术效果(结合课后练习二)?
     明确:本文句式骈散结合。写景多用四言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抒情议论,多用散句,信笔抒写,轻灵自由。全文整散结合,句式灵活,读来活泼明快,于清词俪句中现故山美景,于长短变化中表厚意深情。 
     例子1:首段及“斯之不远,倘能……山中人王维白”都是散句。 
     例子2:“北涉玄灞,清月映廓。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 和“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都是骈句。
【小结】
裴迪是王维的好友,没有必要给他写信也刻意经营,从文章语气、结构看,王维此信该是随意挥洒,自然成趣的。不过作者毕竟是田园诗坛的妙手,寒山月夜的美景,在作者的笔下确实描写得栩栩如生:山的轮廓,水的波影,灯火的渺远明灭,以及犬声、夜舂声、疏钟声,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画面,真不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外有音。写信的目的无非是要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顺便激发一下他的游兴。“当待春中”一段设想美景,历历如见,寥寥数笔便涂抹出山野农田里的一片春意,纵不言请,读者也已心动欲往。
作业布置:预习《与尹师鲁第一书》。

板书设计:

    
相关资料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作业练习
  《答谢中书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27页)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6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5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同步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反思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备课资料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游褒禅山记》教案及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检测练习题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诗词鉴赏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春景诗歌改写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8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实录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游褒禅山记》教案及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6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5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4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及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4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和译文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mp3音频朗读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