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课文练习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同步练习

江门市新会二中赵鑫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休憩(qì) 多思曩昔(rǎnɡ)
   B.辋水沦涟(wǎnɡ) 携手xié)
   C.犬吠(fèi) 黄檗(niè)
   D. 猥琐(wèi )村墟夜舂(cò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山殊可过。        殊:特殊
   B.足下方温经。        方:正在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间:疏远
   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矫:矫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故山殊可过
   A.孤之过也
   B.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C.一日,大母过余曰
   D.是谁之过与?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此时独坐,僮仆静默。
   C.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5.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与山僧饭讫而去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然是中有深趣矣!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斯之不远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
   ①足下方温经
   ②与山僧饭讫而去
   ③多思曩昔,携手赋诗
   ④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⑤山中人王维白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译文: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
   
   (2)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译文: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3)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译文: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
   
   (4)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译文: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千万不要忽略错过啊。
   
   【精段精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大,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1)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B.(1)当待春中,草木蔓发。 (2)是故草木之发,如蒸气。
   C.(1)步仄径,临清流也。 (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1)因驮黄案人往。 (2)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9.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描绘了自己晚年所居“辋川别业”周围的山水景物,实写了冬日的清丽和春天的明媚,语言质朴,文笔淡雅,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B.第一段“故山殊可过”句埋下一个伏线,暗暗点出自己隐居的山村实在值得一游。
   C.第2段描写用欢快流畅之笔,写色彩明快之图画,把春日的蓝田山中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
   D.第三段中,作者显示了他写信的意图,他与裴迪之间的深厚情谊是以“真趣”为基础的。
   
   答案:
   1、D(猥wěi ,舂chōng)
   2、B(A、很,十分;C、稀疏的;D、举,张开)
   3、B(拜访。A、D、过错;C、经过)
   4、C(敬词,相当于“您”。A、气侯/经济繁荣、兴旺,景象、景致;B、入睡/不出声,保持安静,恭敬庄严地肃立,多表示哀悼;D、天性/上天的机密,泛指秘密)
   5、C(转折连词,然而,但是。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介词,用/介词,表原因;D、主谓之间,助词,不译/助词,的)
   6、
   ①正在
   ②讫:罢,结束。
   ③曩昔:以往,从前
   ④是中:这当中。忽:不注意,忘记
   ⑤白: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
   7、(1)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
   (2)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3)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
   (4)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千万不要忽略错过啊。
   8、C(临近,走近/从高处往低处看。A、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B、草和树木;D、凭借)
   9、A(虚写春天的明媚)
   
   《与尹师鲁第一书》一课一练
   【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惊骇 事必躬亲 义愤填膺 有志者事竟成
   B、缉捕 声名雀起 沁人心脾 事实胜于雄辩
   C、枕籍 意气风发 鞭辟入理 多行不义必自毙
   D、清澈 坐收渔利 火中取粟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2.下列“使”字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
   ①约使人如河上 ②使人惶迫不知所为 
   ③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 ④使有而一人就之 
   ⑤以祈请使诣北 ⑥使北营,留北关外 
   ⑦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⑧人皆得以隶使之 
   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⑩使六国各爱其人
   A、①②③⑦⑨⑩/④⑥/⑤⑧ 
   B、①⑦/②③⑨/④⑩/⑤/⑥/⑧
   C、①②③⑦/④⑩⑨/⑤/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下列各句中“因”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B、昨日因参转运
   C、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
   D、因无景观,不曾至
   
   4、下列加点字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始觉身是县令矣 是:判断动词,是
   B、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 暗:黑暗
   C、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吊:慰问
   D、俟到夷陵写去 俟:等到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是( )
   A、非以朋友待之也 以:介词,把
   B、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以:认为
   C、但问所言当否而已 但:但是
   D、使有而一人就之 使:假使
   
   6、翻译下列句子
   (1)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事未知修心。
   
   (2)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要知修处之如何,故略道也。
   
   (3)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诏段精练】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7——10题。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 
   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为幸。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Η,皆可饮食,益相喜贺。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其余皆如昔时。 
   
   7、下列“相”字与例句中“相”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例句:莫苦相尤否?
   A、杂然相许
   B、前在京师相别时 
   C、相师成风 
   D、益相喜贺
   
   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约使人如河上 如:如果
   B 便遣白头奴出城 遣:派遣
   C 及得鲁手简 简:信
   D 怪不如约 怪:责怪
   
   9.下列“见”字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
   ①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 ②见其二子焉
   ③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⑤未得与项羽相见 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⑦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⑨吾未见其明也 ⑩图穷而匕首见
   A、①④/②③⑧/⑤⑨/⑥⑦/⑩
   B、①②/③⑤/④⑧/⑥⑦/⑨⑩
   C、①④/②/③⑧/⑤/⑥⑦/⑨/⑩
   D、①④/②③/⑤⑨/⑥⑦/⑧⑩
   
   10、对本段文字内容和语言特色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行文非常自然、平易,语气格外舒缓从容,拉家常,叙衷肠,直抒胸臆,委婉动听。
   B、本文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情景以及对老朋友的挂念。
   C、作者在信中对尹师鲁袒露了自己对被贬官一事的态度,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朝廷重用奸臣的不满。
   D、作者多用松弛自由的散句,便于明白流畅地表情达意,也增添了行文的平易自然。
   
   参考答案:
   1、A(B、雀——鹊,辩——辨,C、籍——藉,D、粟——栗,驰——弛)
   2、B(①⑦派遣。②③⑨让,使得。④⑩假使,假如。连词。⑤使者。⑥出使。⑧使唤,使用。)
   3、A(趁。其余译为“因为”)
   4、B(不了解)
   5、C(只是,仅仅)
   6、(1)然而你又说我对朋友不了解,这似乎不明白我的内心。
   (2)这些事情本不必说,但你的信中有说我疑忌自己所做过事的话,有必要让你知道我是怎样对待那件事的,所以,大概给你说说。
   (3)那天晚上,等到收到你的信,才知道你停船等待我,责怪我没有如约前来,我才知道老仆人偷懒前去而我被他骗了。
   7、C(互相。A、B、D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
   8、A(到……去)
   9、(看见①④ /会见⑤ /显露,出现⑩ / 推荐,介绍②/ 表被动③⑧/ 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⑥⑦ /发现⑨)
   10、C(怀才不遇的说法显得牵强,依据不够)

    
相关资料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作业练习
  《答谢中书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阅读练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10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27页)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9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6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5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反思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备课资料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游褒禅山记》教案及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阅读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检测练习题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诗词鉴赏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春景诗歌改写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8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实录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游褒禅山记》教案及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6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5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学设计4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教案及练习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ppt课件4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和译文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mp3音频朗读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