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9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依据教参编写。
24、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与”“亲”“鳏、寡、孤、独、废疾”“分”“恶”“乱”“作”等重要词语。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3、了解孔子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4、培养和提高学生诵读能力及探究意识。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社会有用之人。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积累“与”“亲”“鳏、寡、孤、独、废疾”“分”“恶”“乱”“作”等重要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与文中“大同”社会的相似之处。
2、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孔子所讲的大同社会”?
教具:小黑板(板书重点词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回忆一下《桃花源记》一文是如何描写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的。(学生说)是啊,这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古代圣贤中不仅陶渊明有这样梦想,孔子也有他心目中理想社会的构想。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让我们共同走进孔子的“大同”社会。(板书文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