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下 >>课文练习 >>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2

齐桓晋文之事 同步练习
1.下列加红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褊(biǎn)小无以,则王(wàng)庖厨(páo)罔(wǎng)民
B.忖度(dù) 彼恶(wū)知之吾惛(hūn)衅(xìn)钟
C.便嬖(bì) 商贾(gǔ)庠(xiáng)序 鸡豚(tún)
D.赴恕(sù) 不赡(shàn) 孝悌(tì) 莅(lì)中国
2.对下列句子中加红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说、说道) 保民而王(安、安抚)
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啬)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伤痛、哀怜)
C.明啼以察秋毫之末。(视力)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情况)
D.天下之类欲疾君者(憎恨)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聪慧、通达)
3.下列句子中的加红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
A.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无以,则王乎
B.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以君子远庖厨
D.从而刑之欲辟土地,朝秦楚
4.下列加红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B.吾力足以举百钧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C.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D.而功不至于百姓者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天下可运于掌
5.下列名问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B.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C.何由知吾可也? D.然则废衅钟与?
6.按要求默写
①《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_______,_______。苟无恒心,_______,_______,及陷于罪,然后_______,_______。”
②孟子“保民而王”的理想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1题。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平?”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单,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7.下列加红的字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
A.则王许之乎    许:答应   B.百姓之不见保    保:爱护、保护
C.何以异    异:区别   C.天下可运于掌    运:运转
8.下列加红词语,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
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③百姓之不见保 ④刑于寡妻,至于兄弟⑤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9.下列各组句中的加红字,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   )
A.今恩足以及禽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舆薪之不见    百姓之不见保
C.吾力足以举百钧    今恩足以及禽兽
D.是诚不能也    是不为也
10.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翻译:
②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翻译: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翻译:
④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翻译:
11.下列对这段文字内容和表现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用巧妙的设喻的方法,说明君主不施行仁政、成就王业,是自己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目的是劝齐王推行仁政。
B.文章中间为了要分清“不为”和“不能”的区别,作者又运用设喻并结合对比的手法,把深奥的道理说得十分清楚明白。
C.作者针对当时社会长幼无序的状况,竭力推崇尊老爱幼的崇高品质,认为只要做到这样就能把国家治理好。
D.这段文字多次运用设喻和对比的方法,阐明了施行仁政关键在于有所“为”的道理,说理明白晓畅,很有说服力。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C 6.略7.A 8.A 9.B 10.①视力足可以看清鸟兽秋天生的羽毛(这样细小的东西),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薪。②所以大王不能施行王道,并不是挟着泰山超越北海这样不可能的事情啊。③尊奉自己的老人,要推及到尊奉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小孩,也要推及到爱护他人的小孩。④用秤称,这样以后才知道物体的轻重;用尺量,这样以后才知道物体的长短。11.C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相关资料

  《齐桓晋文之事》作业练习
  人教版2020新教材必修下册第一课《齐桓晋文之事》练习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2
  《齐桓晋文之事》复习学案
  《齐桓晋文之事》导学案
  《齐桓晋文之事》赏析
  《齐桓晋文之事》原文和译文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6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
  《齐桓晋文之事》能力训练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1
  《齐桓晋文之事》解题指导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5
  《齐桓晋文之事》mp3音频课文朗读
  《齐桓晋文之事》参考译文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3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2
  理顺语脉,把握文气——谈人教版《齐桓晋文之事》的两处误译
  关于《齐桓晋文之事》的两处标点
  探析亚圣之辩的机智----谈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论辩技巧
  《齐桓晋文之事》备课笔记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4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3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2
  《齐桓晋文之事》ppt课件1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