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设计7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掌握作者的写作目的。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品味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的热爱之情,培养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培养学生敢于向传统挑战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筛选、整合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
   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
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
在开始我们今天的课题之前,我想先给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同学们看到图片时脑海里的第一个反应的词或者画面是什么,我想请同学们第一时间说出来,好不好?
一只蚂蚁PPT;十几只蚂蚁PPT;一群蚂蚁PPT;
一条鱼PPT,(吃);一群鱼PPT;一大群鱼PPT;深海鱼群PPT;
从刚才同学们的反应中,我们发现,当我们看到一种动物的个体的时候,我们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但是当我们看到一种动物的成群结队、成千上万的时候,我们更多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们的感受:震撼!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产生这样奇特的心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的《作为生物的社会》!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每个段落做好标记。
问题1: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作者在文章中主要谈到了几种生物?其中最主要的是哪些?它们有哪些行为特点?
   (快速阅读课文) 明确:
蚂蚁、白蚁、蜜蜂;黏菌、细胞、鲱鱼和飞鸟。
 
蚂蚁:培育真菌;喂养蚜虫;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过着个体与群体的生活;建造蚁丘;
白蚁:建筑拱券;
蜜蜂:营造蜂窠、自动分离;
 
黏菌:起初,彼此疏远,互不接触;然后,聚集一起,互相接触;
鲱鱼:紧紧挤在一起,动作协调,多头鱼组成的巨大生物;
成群的飞鸟:(同样)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图片
品读感悟
    问题2:(仔细阅读课文5---7段)
1.作者为我们介绍蚂蚁和白蚁的各种现象,作者的态度如何?从文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
                      单个:            轻蔑、讽刺。
 
    5段:搬运食物       几只、十几只:    有点意思。
 
                     数千:             智慧活动。
 
    6段:建造蚁穴:所有成员立刻都着魔般搜寻起正合规格的细枝。后来好像从电话里接到新的命令。
                       仅两三只:并无结果。
    7段:白蚁建筑:
   
                        数量增多:建筑完工、井然有序。
 
结论:
群体变大时,智慧出现。
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也随着增强。
 
从其他略写的生物得出的结论:
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
同步活动、
 
2.作者写了这么多关于生物的集体现象,想告诉我们什么东西?
(学生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明确:                        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大,
个体————群体              整个群体组成“巨大生物”,
     (生物具有社会性)
                              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同步活动,
作者告诉我们观点:
自然界中的许多小生物在集体行动中跟人一样,具有社会性。
 
讨论思考
问题3:(阅读课文1、2、段和11、12、13段)
作者谈论生物社会性的深意是什么?
(前后两桌之间讨论,选代表发言)
 
明确:
生物世界:它们团结一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同步活动。
人类社会: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联合的智慧。
(二者之间有相似性)
 不是为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而是为了反思人类行为。人类自以为优越于其他生灵,但人类和其他生物具有共同性,无论物种内部还是物种之间都有着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彼此间还需要联合,需要协作,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智慧,否则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
 
探究讨论
结合本文给你的启迪,联系现实谈谈人类应如何对待生命,对待自然,对待自己?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言)
引导学生谈论人来要团结协作才能发挥更大的力量,才能拥有更大的智慧;要善待自然,尊重生命,保护地球。
 
课堂小结
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生命丰富多彩,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学会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善待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一切,平等地与任何一种生物相处,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实,讲得通俗一点,简单一点,那就是一个人要有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之心,因为一个人无敬无畏,就会变得无法无天,而一个人如果变得无法无天,就会为所欲为,最终的结局则是危害社会、危害自然、毁掉自己。
 
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幽默特色。
    2.学习作者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周围的生物的行为活动,并且尝试给它们配音,将你联想到的语言对白写在作业本上。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