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课文练习 >>

《灯下漫笔》课后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想来,除了多少对于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的人物之外,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但可惜后来忽然受了一个不小的打击。
1.“嗜好”指 _________。“爱情”指_________ 。
2.对“所有的怕大都是钞票了罢,而且多是本国的”这一句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银子有特别嗜好和爱情,怕钞票代替了银子。
B.本国的钞票伪钞太多,不敢使用。
C.钞票贬值严重,但还是喜欢本国的。
D.大家不明事理,对本国钞票怀有偏见。
3.文中“不小的打击”指的是( )
A.袁世凯想做皇帝,恢复银元。
B.蔡锷讨袁,中国银行停止兑现。
C.物价飞涨,剥削严重。
D.蔡锷起义,引起战乱,民不聊生。
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后来又涨到七折了,我更非常高兴,全去换了现银,沉垫垫地坠在怀中,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
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1.“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中的“这”指代的是 _________。
2.“似乎这就是我性命的斤两”表达的情感体验是 _________。
3.“倘在平时,钱铺子如果少给我一个铜元,我是决不答应的。”这一句从情与理的角度包含的意思是_________。这句话在由情入理的过程中起了_________作用。
4.对“万分喜欢”理解正确的是 ( )
A.这里用得是反语
B.不理解“奴隶”的含义,上当受骗。
C.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进步。
D.是久已形成的奴性心理的反映,是人性的扭曲。
5.请举出这种“万分喜欢”的生活现象,并陈述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 。
三、阅读下文,完成1~5题。
但实际上,中国人□□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不过是奴隶,到现在□如此,□□下于奴隶的时候,□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又属于□□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1.在上文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词语,并体会其表达作用。
2.文中破折号表达的意思是( )
A.是对前文意思的转换。
B.对前文的意思的解释说明。
C.是并列关系的连结。
D.是对前文意思的补充完善。
3.文中“‘人’的价格”是指 __________ 。
4.“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意思是( )
A.中国的百姓不偏不倚,有公正之心。
B.中国的百姓不曾把自己定位于“人”的价格。
C.中国的百姓在战争时期是极其善良的。
D.在官与匪之间,中国的百姓无法作出选择,只能当牛做马。
5.“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2题。
……有更其直截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1.文中“先儒”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一治一乱”,“治”与“乱”分别指
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阅读下文,完成1~3题。
①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②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③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④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⑤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1.第一自然段共5个句子,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2.作者说:“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根据该段的整体意思,你能理解这一时代吗?请用一句话表述其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作者提出的“第三样时代”你怎样理解?结合作者概括的前两个时代,谈谈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同步阅读参考答案:
一、1.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爱好的感情(不同于男女之间的相爱之情)。
2.C 3.B
二、1.银子
2.靠这些银子为生
3.正常的要求不能实现,降格以求其次,反而有被扭曲的满足感。
承接上文,开启下文。
4.D 5.略
三、1.①向来,时间副词,说明中国人“不过是奴隶”由来已久;②至多,强调中国人稳做个奴隶也并非容易;③仍,“不过是个奴隶”的严重状况没有变;④然而,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承前文引出“下于奴隶”的境况;⑤却,此处起进一步说明前文的作用;⑥但,进一步强调的作用;⑦无论,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说明了“老百姓是中立的”的情况。
2.A
3.生命个体在人文背景下所应具备的自由、平等和尊严的特性。
4.B
5.一种缺乏独立人格的奴性心态。这是千百年封建思想统治对人性压抑的恶果,是一种人格悲剧。
四、1.古代有学问有地位的文人墨客。
2.①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②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五、1.A 2.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3.“第三样时代”是中国实现了现代文明,百姓摆脱了封建奴役,不做奴隶的时代

    
相关资料

  鲁迅《灯下漫笔》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灯下漫笔》学案2
  《灯下漫笔》导学案
  《灯下漫笔》ppt课件(42页)
  鲁迅《灯下漫笔》原文全文阅读
  《灯下漫笔》教学反思
  《灯下漫笔》ppt课件7
  《灯下漫笔》ppt课件6
  《灯下漫笔》课堂实录
  《灯下漫笔》教案10
  《灯下漫笔》教案9
  《灯下漫笔》教案8
  《灯下漫笔》教案7
  《灯下漫笔》教案6
  《灯下漫笔》教案5
  《灯下漫笔》教案4
  《灯下漫笔》教案3
  《灯下漫笔》阅读练习
  《灯下漫笔》同步练习
  《灯下漫笔》mp3音频课文朗读
  《灯下漫笔》巩固练习
  《灯下漫笔》同步训练
  《灯下漫笔》强化练习题
  《灯下漫笔(节选)》中的情与理
  我以我血荐轩辕——《灯下漫笔》备课札记
  《灯下漫笔》ppt课件5
  《灯下漫笔》ppt课件4
  《灯下漫笔》ppt课件3
  《灯下漫笔》说课稿1
  《灯下漫笔》ppt课件2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