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课文练习 >>

《灯下漫笔》强化练习题


强化练习题

A卷:教材跟踪练习题

 

阅读文章第15段,完成文后各题

1.“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1)“至多不过是奴隶”就是________时代。

2)“下于奴隶的时候”就是________时代。

3)争“人”的价格,就是________时代。

2.“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这个话里面又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

________

3.在鲁迅看来,天下大乱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

________

4.作者认为,历史上的那些开国皇帝,开国元勋是些什么人物?

________

5.为什么说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不值得神往?

________

 

B卷:综合创新练习题

 

(一)综合创新题

1.阅读题:

永远的蝴蝶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教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着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深秋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教我终生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1.小说“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这样写的作用是(至少答出两条,每条答案不超过15字)

1

2

3

2.小说最后再次描写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的特征,并交代了给母亲的信的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至少答出两条,每条答案不超过15个字)

1

2

3

3.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其作用是:(每条不超过15个字)

1

2

4.小说表现了我的痛苦、悔恨和对情人的无限眷恋。文中表露“悔恨”情绪最鲜明的一句是:

5.开始写“小雨点”溅到眼境上,之后写“更大的雨点”溅在眼镜上,其作用是:(不超过20字)

6.下列几种说法,与原文不一致的三项是

[    ]

A.文中最能表露“我”的悔恨的一句话是“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B.樱子是听了“我”的话,才去寄信的,一切都怨“我”太冒失。

C.“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表现了“我”失去恋人的痛苦、凄凉、空潦的心境。

D.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作用是显示“我”的思绪的流程和层次。

E.把樱子比喻成蝴蝶有两个原因,一是飞的动作,二是樱子有像蝴蝶一样的外貌。

F.题目叫“永远的蝴蝶”,就是说蝴蝶是永恒的,我爱蝴蝶,我也爱樱子。

(二)写作题

世纪回眸,你从《灯下漫笔》中,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伟大在哪里?

谈谈你的想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语段。

(三)高考题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节选)

 

郁达夫(19354月)

 

在四千余年古国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五花八门,无以复加。我们只须一翻开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辞类纂》[]来看,曰论辩,曰序跋,曰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类,它的内容①真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日货商店。这一部《古文辞类纂》之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②。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③,来分类而辨体。于是乎近世论文章内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写、叙事、说明、论理的四大部类;还有人想以实写、抒情、说理的三项来包括的。

从文章的本体来看,当然是以后人分类为合理的简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说明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写记叙的,到这时候,你若想把它们来分类合并,当然又觉得困难百出了,所以我们来论散文的内容,就打算选避掉分类细叙的方法。

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照中国旧式的说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约就是这“散文的心”了。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体,就是如何能把这心尽情地表现出来的最适当的排列与方法。到了这里,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方始出现。

中国古代的国体组织,社会因袭,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们之生而存在的一层固定的硬壳。这一层壳的三大厚柱,叫做尊君、卫道和孝亲;经书所教的是如此,社会所重的亦如此,我们不说话不行事则已,若欲说话行事,就不能离反这三种教条,做文章的时候,自然更加要严守着这些古圣者贤的明训了。这些就是从秦汉以来的中国散文的内容,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

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取诸六经;不是前人用过的字,用过的句,绝对不能任意造作,甚至于之乎也者等一个虚字,也要用得确有出典,呜呼嗟夫等一声浩叹,也须古人叹过才能启口。此外的起承转合,优句提句结句等种种法规,更加可以不必说了,一行违反,就不成文,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

1)第一段有三个用黑体字和序号标出的“内容”,它们的所指是否相同?

答:①和②________②和③________①和③________

2)第三段中,作者提出“有了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出散文的体”。他所说的“心”,我们现在通常称之为________,他所说的“体”,不完全等于“体裁”,应该是我们现在常说的________;至于他所说的“文字的新旧等工具问题”,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________的问题。

3)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第一重指________(不超过8个字)

第二重指________(不超过14个字)

4)对于《古文辞类纂》,作者虽然没有完全否定,但也并不是“感激涕零”的人,因为他对这类书的看法是:(不超过48个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关于中国新文学的散文的“心”,根据选文推断,下列说法中符合作者观点的两项

[    ]

A.散文应该表现作者个性

B.散文应该内容形式统一

C.散文应该反对封建教条

D.散文应该反映民族文化

E.散文应该突破两重械梏

强化练习题答案及点拨

A  1.①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②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③创造这中国历史上从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2.对这种奴隶相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留情面的加以暴露和批判、讽刺和鞭挞。

3.天下大乱是“强盗”“作乱人物”争主子的宝座抢夺天下。

4.不过是强盗罢了,开国皇帝是群盗之中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滑,或是外族人物,那些开国元勋则是帮他打天下的作乱人物。

5.因为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对于百姓来说,也不过是“暂时做稳了的奴隶时代”,中国革命的理想是人民当家作主,自由平等。

B  (一)1点拨:考查作品构思的鉴赏,贯穿全文的雨已成泪水和痛苦象征造成全文阴冷氛围。答案:①交代雨是不幸和灾难的起因 ②以雨为泪水和痛苦的象征 ③造成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2.答:①使樱子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②表达了我对樱子永不磨灭的爱③照应前文

3.①显示我思绪的流程和层次 ②使作品形成匀称而完整的结构

4.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5.通过景来写情,展现内心深处的极大痛苦。

6BEF

(三)1点拨:内容①指文章体裁的各种类型②指内部实质意义③想依文章本体的内容。答:①和②不同 ②和③不同 ①和③不同

2答:主题(或主题思想) 表现形式(或方法) 白话与文言

3答:封建正统思想(封建三大厚柱) 陈旧死板的表现形式(或行文方法)

4点拨:考查归纳观点的能力。答:虽然材料丰富,但它思想是严守教条的,虽然它能分门别类,但它的分类不够合理明确。

5答:AC


    
相关资料

  鲁迅《灯下漫笔》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灯下漫笔》学案2
  《灯下漫笔》导学案
  《灯下漫笔》ppt课件(42页)
  鲁迅《灯下漫笔》原文全文阅读
  《灯下漫笔》教学反思
  《灯下漫笔》ppt课件7
  《灯下漫笔》ppt课件6
  《灯下漫笔》课堂实录
  《灯下漫笔》教案10
  《灯下漫笔》教案9
  《灯下漫笔》教案8
  《灯下漫笔》教案7
  《灯下漫笔》教案6
  《灯下漫笔》教案5
  《灯下漫笔》教案4
  《灯下漫笔》教案3
  《灯下漫笔》阅读练习
  《灯下漫笔》同步练习
  《灯下漫笔》mp3音频课文朗读
  《灯下漫笔》巩固练习
  《灯下漫笔》同步训练
  《灯下漫笔(节选)》中的情与理
  我以我血荐轩辕——《灯下漫笔》备课札记
  《灯下漫笔》ppt课件5
  《灯下漫笔》ppt课件4
  《灯下漫笔》课后练习
  《灯下漫笔》ppt课件3
  《灯下漫笔》说课稿1
  《灯下漫笔》ppt课件2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