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灯下漫笔》教案6

 《灯下漫笔》 教案
  新津中学 朱勇
  明确目标: 
  1理解作者的历史观
  2以小见大、以情推理、情景交融的表达艺术
  教学过程: 
  一、分析“引子”(1~5)
  1课文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阅读第一部分,思考:课
  文是由什么日常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的?
  明确:钞票贬值
  2在叙述“钞票贬值”事件过程中,作者着意突出了“人”在事件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明确: 开始兑换——乐意
   ↓
  停止兑现——不甘心 奴性心态
  ↓
   折换现银——非常高兴
  3作者由“钞票贬值”联想到了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①“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②两者心理相似:自身受到了损害不痛苦反而快乐。这种心理,看似反常,实则合理。人们为避免更大的灾祸,宁愿选择较为次之的损害,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期望的满足。鲁迅
  从中看到了隐藏在百姓灵魂深处的奴性心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满足,自我陶醉。
  4作者为什么说“极容易变成奴隶”?为什么成为奴隶还“万分喜欢”?
  明确:“极容易”说明中国的“乱”是长期的,“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
  奴隶而不得”;他们把做奴隶当成一种奢望,甚至是一种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了这
  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自然就“万分欢喜”了。
  5归纳本部分写作特色。
  明确:直写其事,以小见大
  6小结
  二、分析“观点” 
  (一)析“中国历史”
  1本文批判的锋芒直指中国历史和国民性问题。鲁迅一针见血的揭出了封建社会的吃
  人本质和阶级对立的历史真相,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思考:这两个时代分别有什么特征?其共同本质是什么?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明确: ①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即“乱世”——兵荒马乱,奴隶规则被毁得粉碎,强
  盗官兵任意屠杀百姓。百姓是牛马甚而不及牛马。 
  ②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即“治世”——天下太平,有一定的主子和规则,百姓纳
  粮磕头颂圣,意志却被主子宰割。百姓是奴隶,是人而非人。 
  ③共同本质:百姓始终是奴隶(牛马) 【第七段】
  ④划分标准:按“人”的价格的贬值程度来划分。“‘人’的价格”指做人的资
  格,做人的尊严。
  2. 文章举出了哪些时代例子属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你能否再作些课外补充? 
  明确:
  课文中:五胡乱华、黄巢时(唐末)、五代、宋末、元末、张献忠时(明末) 
  课文外:春秋战国、秦末、汉末、安史之乱、清末、民国 
  ㈡析“国民性”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元?张养浩写的一首词,它揭露了无论王朝兴
  衰如何更替,身受战乱之苦的始终是老百姓。当百姓连做牛马、做奴隶的资格都被剥夺了的
  时候,百姓有什么祈求呢?请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明确:
  ①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人们便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第5段)
  ②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牛马,…(第7段)
  ③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第8段)
  ④“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第9段)
  ⑤厘定规则…便“万姓胪欢”了。(第9段)
  2你是怎样看待百姓的这些祈求的?造成这种奴性心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明确:容易满足,麻木不仁,缺少反抗——专制暴力
  3中国的老百姓,几千年来饱受重压和杀戮,从来没有享受到做“人”的尊严和权利
  ,对此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哀其不幸”--同情、怜悯百姓的不幸遭遇
  “怒其不争”--讽刺、批判百姓的国民劣根性
  ⒋小结
  三、析“现实” 
  ⒈在对中国历史和国民性作了深入剖析之后,作者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现实,当时
  是怎样的社会现实?老百姓的命运怎样?
  明确:①强盗官兵交互为祸--仍然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②“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避入教堂”,丝毫没有彻底“走出奴隶时代”的愿望。
  ⒉面对这样的国民,鲁迅无法掩饰内心的绝望与悲凉。最后终于发出震天一吼——“创造
  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你认为“第三样时代”应该
  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怎样才能创造“第三样”时代?
  明确:“第三样时代”是一个民主自由的时代,是老百姓真正“做人”、掌握自己命运的时
  代。
  ⒊小结
  四、归纳艺术特色
  明确:披情入理,情理交融
  五、全文总结
  风雨如磐,暗夜沉沉,在浓黑的夜幕中,鲁迅奋笔疾书,在“先儒”“爱排场的学者”歪
  歪斜斜的字里行间,方方正正的写下了中国历史两个时代的独特论断。 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黑
  暗中鲁迅那如炬的目光,那双犀利的眼睛里不仅有愤怒的火焰,更有晶莹的泪珠。“兴,百
  姓苦;亡,百姓苦。”鲁迅那关注苍生的心仿佛依然跳动在耳旁,震撼着我们的灵魂。“黑
  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这句顾城的诗用来形容鲁迅恐怕是最合适
  不过的吧!
  4.那么文中能相应表达出这一形象的语句语段有哪些呢?并请寻找出这些语句语段中的
  重点词语并品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互相讨论之一) 
  5.参考: 
  A假如有一种暴力……究竟已等于牛马了。(读) 
  (〈可包括提问“什么是形成百姓奴性人格的原因之一”〉愤怒地抨击了暴政,也暴露
  了国民的奴性人格。重点词语:羡慕 心悦诚服 恭颂) 
  小结:这段话作者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比较:人、乱世人、牛马。这三者哪样最便宜?(乱世人,“乱离人,不及太平犬”)什么时候才可以与牛马平起平坐?(太平盛世)中
  国的老百姓是多么容易满足啊,只要能把自己卖个牛马的价格便觉得洪福齐天了。 
  B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只求他决定他们怎么跑。 
  (揭示了老百姓们遭受官兵蹂躏的悲惨命运,奴性心态:麻木不仁, 
  缺少反抗精神。重点词语:中立 杀掠 希望 决定) 
  小结:古人说:“下民易虐”,老百姓容易受到欺侮凌辱,受欺侮凌辱并不可怕,可怕的
  是不思反抗的心理,这心理像毒蛇,逐日地吞噬了一个人的精神。作者在如此写道时,是怎样一种欲说还休的苍凉啊! 
  C假使真有谁能够……“皇恩浩荡”了。 
  追问:什么是“奴隶规则”? 
  (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6. 我们现在能够回答出作者在概括中国历史两个时代时的心情了吗? 
  (集愤怒、讽刺、批判、同情为一体,而又以怒——对暴政、怜——对百姓 为主。) 
  小结:中国的历史在“一治一乱”中循环发展,中国的老百姓也在一会儿不如牛马一会儿
  略
  如牛马中艰难跋涉。“三千余年古国古”,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样一个小玩艺。先生曾尖
  锐地指出“轿夫(老百姓)如果对坐轿的人(统治者)不含笑(作乱的人),中国也早已经
  不是现在的中国了”。 
  7. 那么有“不含笑”的“轿夫”吗?作者又是怎样评论这些作乱的人的呢? 
  (黄巢 张献忠等,“受意外的灾殃”,“将奴隶规矩毁得粉碎” ,“给‘主子’清道辟路”“为圣天子驱除云尔”。批判。 ) 愿望憧憬 
  1.不是牛马不是奴隶,不是不如牛马和略等于牛马的价格,先生希望我们中国的老百姓
  有
  “人”的价格,做回真正的人,而转奴隶为人,我们应该是什么方式?请找出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 争 )板书 
  2. 现在已经“争”到了吗?现在是哪个时代? 
  (尚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3. 先生理想中的时代是什么时代? 
  (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第三样时代) 
  4.谈谈对“第三样时代”的理解。 
  (走出“一治一乱”的怪圈,从而迈向民主和自由,老百姓成为社会的 
  主人,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四)鲁迅的迷惘与思考 
  鲁迅先生对社会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眼光如炬,洞若观火,他觉得这样的社会是必须
  改变的,对现实的思考让他感到痛苦,这种痛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可他更痛苦的是他不能找到改变这个社会的具体方法,第三样时代是怎样时代?他没说。怎样争?他没说。(这也许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板书划线 )在《故乡》里,他希望下一代过着新的生活,“为我们未
  曾生活过的”,怎样的生活?他没说。他只是说:“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
  成了路。”同学们,我们能体会这位名满天下的伟人他内心的悲哀吗?他在探索着,他也在
  激励着我们去探索。 
  (五)总结 
  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日本作家增田涉这样回忆:“有一天夜里两三点钟的时候,我走
  过他所在的大楼的下面,只有他的房间还亮着灯,那是青色的灯光。透过台灯的青色灯罩发
  出的青色的灯,在漆黑的夜里,只有一个窗门照耀着,那不是月光,但我好象感到鲁迅是在
  月光里……在月光一样明朗,但带着悲凉的光辉里,他注视着民族的将来”。 
  
  

    
相关资料

  鲁迅《灯下漫笔》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灯下漫笔》学案2
  《灯下漫笔》导学案
  《灯下漫笔》ppt课件(42页)
  鲁迅《灯下漫笔》原文全文阅读
  《灯下漫笔》教学反思
  《灯下漫笔》ppt课件7
  《灯下漫笔》ppt课件6
  《灯下漫笔》课堂实录
  《灯下漫笔》教案10
  《灯下漫笔》教案9
  《灯下漫笔》教案8
  《灯下漫笔》教案7
  《灯下漫笔》教案5
  《灯下漫笔》教案4
  《灯下漫笔》教案3
  《灯下漫笔》阅读练习
  《灯下漫笔》同步练习
  《灯下漫笔》mp3音频课文朗读
  《灯下漫笔》巩固练习
  《灯下漫笔》同步训练
  《灯下漫笔》强化练习题
  《灯下漫笔(节选)》中的情与理
  我以我血荐轩辕——《灯下漫笔》备课札记
  《灯下漫笔》ppt课件5
  《灯下漫笔》ppt课件4
  《灯下漫笔》课后练习
  《灯下漫笔》ppt课件3
  《灯下漫笔》说课稿1
  《灯下漫笔》ppt课件2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