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师频道 >>新课标教学指导 >>

关于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访谈

关于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访谈
  (13100%0)内蒙古扎赉特旗一中  李殿林
    继:请说说你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书所采用的方法?
  李:我重视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好语文、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引导、加强学生的阅读量和提高阅读能力。主要做法:一、每周开设阅读课两节,阅读以《语文报》等报刊为主的语文读物,做好相应的笔记;二、利用寒暑假开展以阅读《语文读本》为主的读书活动,开学开一次读书报告会;我还尝试诵读古代经典的改革。我尤其重视中国古代诗歌的读诵。我是在用最笨却最有效的方法教学生读古诗。什么方法呢?你能让你的学生在高中三年把《唐诗三百首》中的“五绝”“七绝”共97首都背下来吗?那么你还愁你的学生高考的诗歌鉴赏吗?而高考的诗歌鉴赏正是学生的软肋。
  我还尝试阅读名人传记的改革。名人传记是教育部推荐书目中所缺失的。我自费购买过数套“名人传记”,总数过百册,其中一套“名人传记”没买全,我便给出版社打电话,他们非常热情地给我发来了书目的传真。这些书就像一座座灯塔,给学生以指引和无穷的力量。
  继:请谈谈你对语文学习中“积累”“梳理”重要性的看法?
  李:积累和梳理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是最看重积累的一门学科。“积累”需要慢功夫,就像发酵一样,快了不起作用,甚至会后退。从这个角度说,只有本着“生活处处是语文”“时时刻刻学语文”的态度,才能学好它。具体说,要长时间的大量的读书,观察,思考;要长时间的大量的练笔,修改。没有这个大量和长时间,语文不会有起色。
  梳理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就像计算机的磁盘整理一样。时间长了,把存储的东西整理一下,最起码的好处是用起来方便,随叫随到,省着抓瞎。有些人积累很多,却用不上,此不梳理之过也。
  积累和梳理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由量变产生质的飞跃。通过积累和梳理,能够发现事物的规律,从而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写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生活的积淀经过积累和梳理就能发酵。一旦“发酵”,不得了,在你面前就会打开一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大门,酿造出十里飘香的美酒来。
  继:学习写作应从哪些方面下工夫?
  李:要想写好作文,必须下一番苦功夫,长功夫,因为语言文字不是轻易能学好的。具体地说:第一,要磨练思想。对自然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就是思想。没有思想就写不出文章。有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意思拙妇易做有米之餐?不见的吧。如果一个人傻到不知道米是可以做成饭的,土豆都是可以做成菜的,你说他怎么“为炊”?思想不仅可以使文章不是白开水,而有价值。还能从平凡的现象中看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可以说,文章就是思想的文字化。所以写文章首要的是要让你的思想深刻起来。其中最重要的我认为是批判意识和条理性。
  第二,要锤炼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有三条路可走:通过厘清思想锤炼语言,这是朱光潜的主张;二是通过研读经典锤炼语言;三是通过反复修改锤炼语言。
  说写文章的什么功夫其实最根本的就是这两种功夫。
  继:你认为学习语文为什么要强调广泛的应用实践?
  李:强调广泛的应用实践是有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的:它首先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
  广泛的应用实践,有助于培养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好地发挥语文这一工具的作用。就阅读而言,既要读文学类文章,也要读应用类文章,不然产品的说明书都看不懂,怎么能说你的语文能力高呢?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现实中有的人看说明就可以把产品组装起来,有的人就不能,这就是语文能力问题了。
  广泛的应用实践,强调了生活处处是语文,随时随地学语文的理念,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而这正是现在语文教学普遍缺失的。让学生走出去,到大自然、到社会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一定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语文,切实提高语文能力。根本改变高分低能现象,比如,语文考试过百的学生居然不会写计划和总结等奇怪现象。
  继: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鉴赏和探究?
  李:我重点说说鉴赏中要质疑和思辨。要做到有疑可质、有辨可思,就必须认认真真读原文,这就要重视文本阅读,就是让学生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去读课文。高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是有一定深度的文章。这类文章的学习重点应该是细读文本,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准确鉴赏。
  细读文本,就是要把握住每段的要点,就是梳理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思路清了,文章内容也就明了。经常的大量的去认真做梳理思路的工作,潜移默化地就会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有条理,看问题也就会有条理、有见地。思维的条理性强了,思想水平也就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也就提高了,随之就可以带动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也就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逐句逐字去细读课文。现行教材《阿Q正传》在旁批处列了许多小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方法我多年前就用了。我将小说就这么讲。出小问题,就是质疑,就是思辨。实践证明,如果只让学生草草地看两遍,老师就讲,文章的基本观点学生可能有印象,但不会收到太大的效果。
  这种逐字逐句的咀嚼是必要的,它就像把一堆看似散乱的珠子缕成一挂挂精美的项链一样。这个过程是对文章思路的梳理、也是对读者思维的梳理和锤炼,长久坚持,必得收益。
  总之,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研读课文,先细致分析再高度综合是学习文章的好方法,所以这类文章的教学和学习,欲要学透,学有所获,必须重视文本阅读。
  继:你认为怎样才能处理好教学设计和实际的教学?
  李:这个题问的是既然新课标强调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的传统备课是否就没有了意义。认真听专家的新课程讲座,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就是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并不矛盾。
  在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有不同于以往的特点。比如,要以备“课”为主转向以备“人”为主;既要像以前那样备一节课、一篇课文、至多一个单元,也要备整个高中的课;要欢迎并高效处理“节外生枝”事件等等。这些观念充分尊重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扎实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巢宗琪的新课程讲座中讲的那个“我心目中的大师”的案例好,给人太多的启发,甚至震撼!
  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教师不仅要备课,而且要高度重视备课,“备课”二字的含义在新课标的语文教学中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这是符合科学的变化,这是培养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策略的转变。
  继:当前,既要应对高考,更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你觉得可以做些什么样的努力?
  李:从应试的角度看,高考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实存在矛盾。高考这把尺子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都束缚、消磨没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多共性。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现在能做的就是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真正懂高考和课标的老师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阅读和写作,这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谁能说读课外书不是在为高考做准备?更近的比如,我们在训练学生现代文的时候,要考虑到文章的文质兼美,在出题的时候,不出偏难怪的题目,甚至出一些开放性的题,这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已经出现,这本身就是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曾经在《语文报》高中版做过一期“名作鉴赏”,选了对学生人生有意义的散文、小说,作简要评析,出几道基础题,既训练了阅读,又汲取了营养,就是在找上述二者的平衡点。
  我个人在读文章的时候,比较反感后面有训练题。《语文报》每年寒暑假推出的“阅读专号”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可谓深谙高考和“提素”之道。
  继:就你所了解的状况而言,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工夫?
  李:第一,读书。首先要把专业书读好。再具体点说就是大学中文系的教材。如果在此基础上更深入的读哲学的历史的书那就更好。其次要读一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有关教学论课程论方面的书,这样能更好地按照教学规律去进行教学活动。最后还要读专业刊物,就语文而言,《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语文教学之友》等名刊是必读的,这样你才能时时看到语文最前沿的东西。
第二,科研。教和研是优秀语文教师的两翼。语文老师一定要有科研的意识,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要有一定的科研成果。这样你就站的高,看得远,让你在处理教材,安排教学设计等方面更加科学,你的教学才能更有效率。
 
通讯地址:(13100%0)内蒙古扎赉特旗一中  李殿林
电子邮箱:lidianlin_1969@163.com
「个人简介」李殿林,中国教育学会会员,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先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语文园地》《语文教学之友》《新语文学习》《名作欣赏》《语文报》《考试报》《语文学习报》等发表文章三十余篇。

    
相关资料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初中高效语文课堂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在反思中成长——初中语文课改感悟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的生本教育刍议
  植根课改,放飞心灵—记我校的课改之路
  让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堂焕发沛然生命之气
  新课标下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语文教师应该巧妙运用课堂教学机智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下语文教研应如何开展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总结
  众说纷纭:课改为何这样难
  检槽中学学习推广“杜郎口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备战新课改探究题》教学设计
  新课标实施过程的断裂与错位
  栽种一片有个性的苇草——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与实验稿之比较
  新课程语文教学仍要回归基础,回归文本,回归训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科代表的培养与使用刍议
  课教堂传统课堂与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之比较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推行中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不可偏废
  让语文课堂绽放智慧之花——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切入点的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探析
  慢慢走,欣赏啊——我随新课标一路走来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尊重天性,顺其自然——09暑期培训小结(新课标下教学思考)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