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未选择的路》教学案

《未选择的路》教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了解一点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这样看来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别的意蕴。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是                       、                  国诗人。被称为                                    。
三.诗文理解: 
1.注音及释义:弗(   ) 涉(   )足 伫(   )立  萋萋(        ) 幽寂()延绵(      ) 
2. 理解诗意 
1)、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内容(写在书上)
2)题目为什么是“未选择的路”而诗人其实选择了自已的路了?
3)诗人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诗中表面上写的是自然界的路而实际上有深刻意义,暗示的是                                              。
5) 诗人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 表现手法是什么? 
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 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 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  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四、作业:积累卡片和课后1——5、9

 


    
相关资料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知识点梳理
  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练习题3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练习题2
  《未选择的路》思维导图(3张)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知识点
  《未选择的路》ppt课件(16页)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12
  《未选择的路》教案5
  《未选择的路》flash动画朗读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10
  《未选择的路》ppt课件(28页)
  《未选择的路》学案3
  《未选择的路》课堂教学导学学案
  《未选择的路》课后反思
  关于路的名言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11
  《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9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ppt课件(47页)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学案2
  《未选择的路》ppt课件(18页)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课后题及答案
  《未选择的路》学案
  《未选择的路》ppt课件6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学案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课堂实录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ppt课件6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导学案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11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ppt课件5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