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 |
教学步骤 |
授课行为 |
体现教学技能要素 |
学习行为 |
|
5 |
设置悬念, 导入新课 |
俗话说“打狗看主人”,(《红楼梦》第四回)却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县令,竟敢当街拦住皇帝姐姐的车驾,将无故杀人而藏于车中的凶手当街“格杀”。他是谁,他的命运会怎样呢? |
导入技能 |
学生情绪被调动,气氛活跃 |
|
3 |
解题,简介作者及出处 |
1、解题:强项今义为“有竞争力的项目”,表本文表示硬脖子(骨气) 2、介绍作者:学生读注释①(注意区分形近字:晔-烨-桦) 2、介绍出处《后汉书》:教师稍作补充 |
|
学生整合重要信息记笔记 |
|
25 |
整体感知课文 |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字音及句读方面) 晔、圉、骖乘、敕、箠、枹、斛、绶、臧、敝 将/何以/理天下乎?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3、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找出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本文重点记叙了董宣的一件事,突出了他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起因:湖阳公主的家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发展:董宣找准机会,“格杀”家奴。 高潮:公主告状,董宣痛陈杀奴的理由;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谢罪,董宣宁死不从。 结局:光武帝明白个中道理,重赏董宣。 4、疏通文意,积累文词语。 (1)指名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点拨重难点字词。 特征、得、及、数、良人、何以、理、不须、请、谢、顿、据、敕、悉、抨击、妻子、因、以等 (2)学生理读,提出质疑。 (3)请学生梳理知识,整理文中的一词多义词。 以、之、因 5、再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6、当堂训练,加强巩固。 |
组织教学技能 |
1、 认真听读,纠正错误。 2、 整齐朗读课文。 3、 请一位学生复述课文,再概括故事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4、 学生根据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准确课文。 |
|
2 |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
1、 董宣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的? 2、 准备课本剧表演。 |
|
课后认真准备,下节课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