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学案 >>

《最后一课》教学案

       
                            主备教师:陆红霞
            课题:最后一课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小说的三要素;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
2、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心路历程的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那么大的变化,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二、教材分析
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同时在分析小弗郎士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难点:
 
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及其原因
三、教法
讲授法  讨论与点拨法
 
四、学法
  讨论法  品读法
 
五、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调整补记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的尊严,侮辱一种语言,就是侮辱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剥夺一种语言,就是剥夺一个民族的存在。当普鲁士人入侵阿尔萨斯,禁止法国人讲法语的时候,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还有阿尔萨斯的普通人民,他们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二、           时代背景简介: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三、作者与作品:阿尔封斯·都德      法国19世纪后半期小说家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它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生字词预习检测
五、预习思考题:
1.小说中有哪些人物?
 
2.小说以什么为顺序来展开的?
 
3.故事情节按照课前 ﹑上课 ﹑下课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
六、谈论与思考:
质疑:小佛郎士心理历程随着环境而围绕着一个字“变”而发生那些变化?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从文中找出来并归纳)
提示:环境的变化—心理变化
七、拓展延伸:看视频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激发爱国激情
八、布置作业:
小练笔:发挥想象力“下课以后,替小弗郎士写一则日记”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是          的课
 
 
小弗郎士————环境
(心理)         
         ↘     ↙
    ?—— 变   
 
 
教学反思:
 
 
 
 
 
 
 
 
                 

    
相关资料

  《最后一课》学案11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2
  《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最后一课—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的自述》ppt课件
  《最后一课—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的自述》教案1
  《最后一课》所有词语解释
  《最后一课》ppt课件(33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60页)
  《小弗郎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一课》ppt课件(23页)2
  郑振铎《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最后一课》ppt课件(47页)
  《最后一课》教案26
  郑振铎《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一课》ppt课件(55页)
  《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别了,语文课》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一课》ppt课件(48页)2
  《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最后一课》教案25
  《最后一课》表格式教案3
  《最后一课》表格式教案2
  《最后一课》导学案ppt课件(21页)
  《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最后一课》续写2
  郑振铎和都德《最后一课》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一课》导学案10
  《最后一课》导学案9
  《最后一课》教案24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