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最后一课》预习题

最后一课
一、文学常识1、作者2、体裁 3、背景
二、故事情节
1、划分层次 2、课后题二
三、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景物等,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对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标出相关句子并说出作用。提示:白头鸟、鸽子等等。
2、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一般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标出句子并说出作用。提示:普鲁士兵、布告牌、课前教室气氛、字帖等。
四、“我”
1、作者对“我”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我”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
标出相关核心句子或词语,理解“我”的心理变化和成长历程。
五、哈默尔
1、作者对哈默尔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标出来,说说作用。
2、标出哈默尔自责、痛苦、悲愤的句子,说说相应的作用。
六、精彩赏析
1、30——35节
①如果结尾处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呼:“法兰两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一举止和表情的?
②哈默尔想说什么?试以他的口吻写出来。
③体会“忽然”“号声”“惨白”“高大”“我的朋友们”“全身力气”“按住”“最大”、破折号、省略号的表达作用。
④“课上完了……去吧”是哈默尔说的吗?为什么?
六、写作方法
1、以小见大:小处落笔,大处着眼,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如这篇小说,表现法兰西人民的爱国激情,没有选择血腥的战斗场面来写,而是写了沦陷区的一个农村小镇上的一个小学。农村小镇的学校、老师、学生——普通、平常。他们最能代表法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他们的感情是全体法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共同情感。因此,文章所反映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得更加真实、深厚,文章也更富感染力。
2、独立成段:主要作用是突出强调。标出本小说相关段落,说说作用。
3、标出反复的句子或词语,说说作用。
4、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标出相关句子。
5、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找出小说中相关内容。
七、课外积累
写出有关爱国的诗词。

    
相关资料

  《最后一课》学案11
  《最后一课》同步练习2
  《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最后一课—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的自述》ppt课件
  《最后一课—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的自述》教案1
  《最后一课》所有词语解释
  《最后一课》ppt课件(33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60页)
  《小弗郎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一课》ppt课件(23页)2
  郑振铎《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最后一课》ppt课件(47页)
  《最后一课》教案26
  郑振铎《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一课》ppt课件(55页)
  《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别了,语文课》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一课》ppt课件(48页)2
  《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最后一课》教案25
  《最后一课》表格式教案3
  《最后一课》表格式教案2
  《最后一课》导学案ppt课件(21页)
  《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最后一课》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最后一课》续写2
  郑振铎和都德《最后一课》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后一课》导学案10
  《最后一课》导学案9
  《最后一课》教案24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