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鲁迅自传》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积累“筹办、维新、侮蔑”等词语,学习鲁迅严谨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能恰当运用辐射阅读资料,辅助学习,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重大转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习以时间顺序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2、学习鲁迅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学习名人传记的写法,写“凡人”小传。

教学方法 
1、重读适讲,学练结合。 
2、设疑激趣,自读求解,讨论总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幅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对联的内容猜一猜这说的是哪个人物?(鲁迅)有谁能把鲁迅的有关情况对大家作个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你读过他的哪些作品?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我们已大致了解了他的一些生平事迹,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自传》这篇文章系统地了解这位伟人的一生。

二、熟悉课文。 
1、请学生试读课文,随时正音并指导句中停顿。 
正音:自传(zhuàn) 乞(qǐ)食 彷徨(pánghuáng) 侮蔑(wǔmiè)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顺畅,注意抑扬顿挫。

三、指导自学。 
1、用默读的方式自学课文,边读边概括每一段介绍的主要内容。 
2、同桌合作,读读、议议、相互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

(1)用自己的话概括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经历。可按时间顺序制成表格。学

生相互补充,完整概述下列内容: 
1881年,出生; 
1893年,辍学回家,家庭变故; 
1896年,父亲去世; 
1898年,18岁,考取南京水师学堂,后又改进矿路学堂; 
1902年,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 
1904年,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1906年,弃医从文,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则无用,于是提倡文学运动了; 
1909年,29岁,从日本回国,因为母亲和别的人很希望能有经济上的帮助。回国后任

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员; 
1910年,到绍兴师范学校做教务长; 
1911年,当上师范学校校长; 
1912年,革命政府成立后,到北京教育部当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

范大学国文系讲师; 
1918年,开始发表小说; 
1926年,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做厦门大学教授,同年12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

授; 
1927年9月,出广东,定居上海。

(2)鲁迅在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反映了鲁迅怎样的思

想? 
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学生通过阅读,了解鲁迅在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转折:(一)

从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二)到东京

留学决意学医,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走上医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

第二个阶段;(三)弃医从文,学文学,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三个

阶段。 
这三次大的转折,隐含了鲁迅先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特别是第三次重大转折,直接

表露出鲁迅先生一心为了救国救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3)鲁迅先生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后,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成果? 
学生快速阅读后,明确: 
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中国

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还有译著。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概述本节课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重点突出鲁迅先生始终将个人所为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相统一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布置作业。 
1、课后阅读附文一,进一步认识鲁迅。

    2、查找鲁迅资料,准备交流。

板书: 
5、鲁迅自传

改进“矿路学堂”

决意学医               (救国救民)

弃医从文 



第二课时

一、信息交流。 
请学生交流在图书馆或网上查找的有关鲁迅的资料,可涉及到鲁迅所处的时代的社会背景,

鲁迅一步步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鲁迅为民族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使学生对鲁迅先生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也可以展示自己的资料: 
    1、鲁迅的家世。 
    参考: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号豫山,后改为豫才。1881两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有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2、鲁迅家遭受的一场变故。 
    参考: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第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人生的阴暗面。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3、鲁迅的母亲。 
    鲁迅的母亲姓鲁名瑞。她出生于咸丰年间。受封建社会影响,她没有上过学,凭着自己的毅力,自修到能够读书的程度。她读过不少书,有弹词、演义、章回小说等。她是个很有胆识的女子,对鲁迅三兄弟充满了温柔的母爱。她每年回娘家,总把鲁迅带去。鲁迅的父亲去世后,她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当鲁迅18岁那年决定离家到南京求学时,家里虽然十分贫困,她还是想尽办法筹措了八块钱给鲁迅作路费。 
    4、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及后来弃医从文的缘由。 
    参考:鲁迅选择学医,是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非导致国人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因,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目的,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比较阅读。 
    重点了解和掌握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 
    1、指导学生自读附文二《老舍自传》。 
   (1)边读边正音:怙hù 奠diàn 券quàn
   (2)了解老舍四十岁以前的生平经历。 
    2、思考讨论:《老舍自传》与《鲁迅自传》有哪些异同点。 
    语言方面:前文文言味较浓,后文是流畅的白话文;前文基本采用短句,且句式整饬,后文则完全是散文句式;前文语言幽默诙谐,后文语言平实庄重。 
    写作方面:都采用了传记写法,都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并突出重点。 
    3、引导阅读“单元说明”,了解什么是传记,传记的分类,什么是“自传”,传记的一般分法,怎样阅读人物传记。 
    同桌讨论后班级交流: 
    明确: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简称“传”。 
    传记可分两类:以类是自述生平的,叫“自传“;以类是由别人撰写的,称”传“或评传。 
   “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先写明自己的出生年代、籍贯、家庭情况。然后或按年代、或年龄,写自己读书工作的情况,一直写到写自传的时候为止。可把自己的经历分成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突出一个方面,几个阶段又有内在的联系。传记常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点”是具体叙述,选取典型事例,突出要点;“面”是概括叙述,使“点”环环相扣。表述力求言简意赅,点到为止,不必铺陈。 
    好的自传,在陈述中包含感情。 
三、布置作业。 
    阅读《自题小像》,完成思考题目。

    
相关资料

  《鲁迅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03年湖南常德中考试题)
  《鲁迅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10
  《鲁迅自传》问题学案及答案
  《鲁迅自传》导读练习
  《鲁迅自传》教案8
  《鲁迅自传》ppt课件(20页)
  《鲁迅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迅自传》ppt课件(23页)
  《鲁迅自传》ppt课件(15页)
  《鲁迅自传》ppt课件(28页)
  《鲁迅自传》学案
  鲁迅《自题小像》原文和译文
  《鲁迅自传》练习题
  《鲁迅自传》导学案
  《鲁迅介绍》rm视频素材
  《鲁迅自传》ppt课件14
  《鲁迅自传》ppt课件13
  《鲁迅自传》教学反思
  《鲁迅自传》ppt课件12
  《鲁迅自传》教案7
  《鲁迅自传》ppt课件11
  《鲁迅自传》ppt课件10
  《鲁迅自传》读后感
  《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同步练习
  《鲁迅自传》《少年爱因斯坦》教案及练习
  《鲁迅自传》mp3音频朗读
  《鲁迅自传》说课稿2
  《鲁迅自传》说课稿
  《鲁迅自传》原文全文阅读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