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北京大兴区2020届九年级上期末)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共8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乙】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俭以养德       以德报怨       学以致用        自以为是
  B.意与日去       出其不意       词不达意        意气风发
  C.淡泊明志       志大才疏       志同道合        志在四方
  D.年与时驰       心驰神往       驰名中外        纵横驰骋
  10.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静以修身
  翻译:用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
  理解:诸葛亮强调提高自身修养,需要屏除杂念和干扰,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如果放纵、轻浮则不能修养身心。
   
  【乙】学须静也
  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理解:诸葛亮阐明学习要求所处环境安静,不受干扰。他强调通过学习才能增长才干,对社会有所贡献。
  11.上文是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主要阐述了“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深刻道理,这是古人推崇的一种美德。结合上面文本和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分析“修身养德、明志治学”的美德在许衡和怀素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 align=right>(节选自《元史•许衡传 》)
  【链接材料二】
  怀素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 align=right>(节选自《僧怀素传》)
  答:        
 
 
答案:
(三)阅读《诫子书》(5分)
9.C(共2分)       
10.甲(共2分)
11.答案示例:
许衡盛夏途经河阳,口渴,众人争着去摘路边一棵无主梨树的梨子,独许衡不吃,他认为不合乎道义的东西,(有教养的人)一丝一毫也不取,这就是他修身立德的体现。怀素写草书,因贫穷无钱买纸,用芭蕉叶、漆盘和方板来练习书写,以致盘和方板都被穿透了,这就是他明志治学的体现。
(共4分。每点2分)
译文参考:
【链接材料一】
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由于行走路途遥远,天气又热)十分口渴,路上有一棵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吃,许衡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安然如常。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许衡)说:“不是自己拥有的却摘取它,不可以。”那人说:“现在时局混乱,这棵梨树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许衡)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别人丢失的,(即使)一丝一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有教养的人家的)庭院里有果树,当果子成熟掉落在地上时,(有教养的)小孩经过它,也不斜着眼看就离去。那是他家人的教化而所以像这样。”
【链接材料二】
怀素不受约束,不拘小节,饮酒来涵养性情,草书来顺遂心志。有时酒喝得尽兴,以至寺壁里墙、衣裳器皿,到处都有书写的字迹。他因贫穷无纸可书写,曾经在故里种植了万余棵芭蕉,以供挥毫泼墨。写不够,又漆一盘子,一块方板,写至再三,连盘子、方板都被穿透了。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