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师频道 >>新课标教学指导 >>

对新课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对新课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系统性  整合性  自主性  实践性  开放性
 
为了彻底改变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教材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课堂是唯一信息交流的场所),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性学习成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项目,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作文、口语交际并列。
 
一、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新理念
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对此,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构建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带领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阶级目标的要求,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等。
 
三、如何搞好综合性学习
1、注重系统性、整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统整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方法的系统性,学习功能的整合性。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从学习内容上看,语文学习片面强调书本的学习;从学习方法上看,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 技能的机械训练;从学习功能上看,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割裂失衡,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人”整体发展相背离。鉴于此,语文综合性学习,目的在于实现语文学习对学生素养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因此,综合性学习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其主要区别就在于:在学习内容上,不再局限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注和涉及到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和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艺术、道德各个领域。在学习方法上,不再仅仅通过语文活动或情景模拟来达成某项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与手段,包括运用科学探究,发现学习,课程资源开发,小组合作,独立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与手段;不仅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也可借鉴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不仅要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而且要注重在实际情景中,在社会实践中,在生活体验中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达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学习功能上,不再仅仅追求智育目标,而且要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基于这个观点,在具体操作时还须注重避免三个问题。一是避免以往的“语文课外活动”那种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不要着眼于某一技能的演练,不要局限在提高学生某项语文能力上下功夫。二是避免把综合性学习搞成情景作文的一种形式。三是避免开展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担心“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避免担心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像语文课。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就是淡化学科界限,趋于学科之间的沟通和融合。语文学科虽然目前尚属分科设置,但决不意味着要与其他学科泾渭分明,不可融通。恰恰相反,语文作为母语可以通达各个学科,而综合性学习正是跨学科学习,多学科结合是一种最佳选择。
2、注重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究和研究的过程,自由度和自主创造的空间。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活动的方式上,也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和组织上。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高度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完全可以对课本的设计进行改造、变通,拓展和完善。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也只是提供一种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的范例,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为此,在具体操作时还须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充分认识到新教材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置的开放性,面向生活和面向实践的引导性、示例性、可选择性。不要过于依赖课本,也千万别把综合性学习变成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地开展实践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就削弱了,相反是提高了。因为组织策划,管理安排,指导辅导等工作,是相当重要的。
第二,要高度重视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活动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情风俗,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目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之中,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之中,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语文课程观,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锻炼自己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目光,提高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调动学生留意身边可以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组织加工,优化整合,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年版
2、《中学语文教学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书》     武汉:华中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资料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初中高效语文课堂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在反思中成长——初中语文课改感悟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从控制生命走向激扬生命——生本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改下的生本教育刍议
  植根课改,放飞心灵—记我校的课改之路
  让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堂焕发沛然生命之气
  新课标下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语文教师应该巧妙运用课堂教学机智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下语文教研应如何开展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总结
  众说纷纭:课改为何这样难
  检槽中学学习推广“杜郎口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备战新课改探究题》教学设计
  新课标实施过程的断裂与错位
  栽种一片有个性的苇草——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与实验稿之比较
  新课程语文教学仍要回归基础,回归文本,回归训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科代表的培养与使用刍议
  课教堂传统课堂与新课程学生学习方式之比较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推行中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不可偏废
  让语文课堂绽放智慧之花——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切入点的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探析
  慢慢走,欣赏啊——我随新课标一路走来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于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访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