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四川省2016届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要在极其有限的篇幅里统摄庞大问题的著述,往往最后只能止步于浅尝辄止。但这本《中
国艺术演讲录》是个例外。
这本集子汇集了近代赫赫有名的中国文物收藏家和鉴定家福开森于1918年在芝加哥艺
术学院所作的六次关于中国艺术的演讲。
文化的传承具有根植性和排他性,要了解异域的艺术文化,“蜻蜓点水”并不难,难的
是深入对方传统的内核。福开森做到了。福开森七十岁时,画家李育灵为其画像。画中的福
开森虽有着洋人的容貌,但其衣着、身形、气韵已与中国文人并无二致,而整幅画的留白、
款式也都是典型的中国范儿。这幅画像就像是福开森与中国艺术关系的隐喻。
初翻这本演讲录的谋篇,并不深奥:依据的是大家在初识中国艺术时常会依附的支脉:
“青铜器”“玉器”“石刻”“陶瓷”“书画”和“绘画”。但是平淡的不一定无奇。对于中国
文化和艺术精神主脉的独立拿捏令福开森虽然依循着“骨感”的大而化之的框架,但他的论
说却是“丰满”的——他可以旁征博引许多历史故事,可以列举出被我们忽略的故宫博物院
某一件藏品来作为例证。他就像是在用自己的笔墨描摹一幅中国艺术地图。地图上每一个“标
注点”,除了精准、切中肯綮,还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而“手绘”就成了这幅“地图”最
耐人寻味之处。即使福开森选取的“标注点”并非全新,“标注方式”却常新鲜别致——譬
如,许多大家都曾论及的“中国画立足于记忆性复现和想象性重构,而不是对模型或模特作
精确的摹写”的观点,福开森通过构想《仿真图》和《宋人虎图》的成画过程来试图还原中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