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高中学案 >>

《黍离》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中的字、词、句(发音和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黍离之悲”  

3.体会叠词、押韵、重章叠唱、比兴等艺术手法的妙处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诗歌中的字、词、句(发音和意义)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黍离之悲”      重点  

3.体会叠词、押韵、重章叠唱、比兴等艺术手法的妙处  难点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诵读法、提问法  

四、教学课时  

一节早自修(25分钟)  

五、教学过程  

1. 请同学们把默写本拿出来,默写《氓》4-6节。  

2. 开门见山式的导入。  

接下来,请同学们把《诗歌读本》翻到第5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诗经》中的佳 

作——《黍离》。首先,请同学们自己先把这首诗歌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字词的发音。  

3. 在刚才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些字词的读音还不太确定?下面我们大家先一起来解决诗 

歌中一些难读的字词。来看黑板,我请位同学起来读一遍。  

黍shǔ   稷  jì   行迈靡靡mǐ mǐ    穗 sǖì   噎yē  

(生读完后)我再来补充一下。  

黍、稷    

我们看注释2,黍,俗称糜子,北方又称穄子,黏性的粟类,即黄米。稷,俗称高粱。一说 

为粟,即小米。两种说法都可以。  

我们通常说的五谷杂粮中五谷通常指稻/麻、黍、稷、麦、茮(豆类),古代又以稷为百谷之 

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我们经常会在宫廷题材类的电视剧中听到“社稷”一词吧!其实, 

“社稷”一词中“社”是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 

表国家。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重视土地和谷物,也是理所当然的。  

接下来,看靡,靡是一个多音字,有两种读音。  

mí ①浪费  ~费/ 奢~  

mǐ  

①     无,没有 ~室劳矣 /~有朝矣(《氓》中刚学过)  

②顺风倒下  风~一时/ 披~  

③美好 ~丽/~~之音  

4. 齐读诗文,把握大意。  

下面我们齐声朗读整首诗歌,注意刚刚特意强调的字词的发音。  

结合书上的注释,大家试着把诗歌翻译一下,了解它大致讲了什么内容,然后请同学起来回 

答。  

5. 结合背景知识,体会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背景介绍:  

《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 

地产生的诗歌便称为“王风”。原本高高在上的周王室沦落到与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王室 

日趋衰微,因此,“王风”中多乱离之作!  

在这段话中,我们要抓住两个关键词:王室衰微和乱离之作。  

据说,这首《黍离》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 

满目变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  

朱熹《诗经集传》卷二也曾这样记录过:“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故赋其所见之离离, 

与黍之苗,以兴行之靡靡,心之摇摇。”  

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后,我们再来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就容易一点了。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这首诗歌到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忧伤苦闷、悲悼故国  

从诗中的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关键字:摇摇 如醉 如噎 心忧  

诗歌中,把主人公这种忧伤苦闷、悲悼故国的情感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后来,“黍离”便 

成了亡国之思的代名词,常常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作“黍离之悲”。后代也出现了很 

多类似的诗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姜夔的《扬州慢》。  

除了“黍离之悲”的典故外,成语“黍离麦秀”也是出自于此。  

6. 学生再次齐声朗读诗歌,这一次要试着读出诗人的忧伤苦闷、悲悼故国的情感,可以读 

得稍微慢一些。  

刚才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是不是也再一次感受到了这首诗歌很有节奏感,颇具音乐之美。 

那是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造成这种效果的呢?   

叠字  使得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  

代表作: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开头便连用7 

个叠字,自古以来被传为佳作。)  

押韵  亦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  

同学们是不是也发现了全诗三章,只有个别字词发生了变化,如“苗”、“穗”、“实”、“摇摇”、 

“如醉”、“如噎”。  

这是更典型的一种重章叠唱的手法,对仗得更工整,比《静女》更典型,更严格。  

叠字、押韵、重章叠唱三种手法都对于音乐美起到了重要作用。  

让我们再把目光回到诗歌的内容上。可以看到每一章中,只有章首两句咏物,后六句都写情 

的,那么为什么作者不直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呢?“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这样的咏 

物又有何作用呢?  

其实呢,这是一种比兴的手法。就像《氓》中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 

一样,这里也用黍稷的生长来比喻诸侯的强盛,王室的衰微。  

我们对《黍离》的分析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相关资料

  《阿房宫赋》导学案(3课时)
  《阿房宫赋》导学案9
  《阿房宫赋》导学案8
  《国家的儿子》学案
  《老子》四章导学案5
  《客至》导学案
  《登快阁》导学案
  《临安春雨初霁》导学案3
  《临安春雨初霁》学案3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学案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学案3
  《临安春雨初霁》导学案2
  《自己之歌》学案2
  《迷娘(之一)》学案2
  《自己之歌》导学案
  《树和天空》学案2
  《致大海》学案3
  择性必修中册《致大海》导学案
  《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预习导学案
  《五代史伶官传序》学案2
  《五代史伶官传序》导学案
  《苏武传》预习学案
  《屈原列传》预习学案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导学案2
  《大卫·科波菲尔》导学案3
  《天路》导学案2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导学案3
  《乡土中国:“家族”“男女有别”》导学案
  《读书:目的和前提》学案3
  《秦腔》学案
  诗经之《黍离》ppt课件(23页)
  《王风·黍离》ppt课件1
  诗经《王风·黍离》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