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师频道 >>文言文教学指导 >>

文言文讲授“六步法”

  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认为可以采用“六步法”,即一看、二听、三找、四讲、五读、六总。
  一看。遇到一篇新文章,先组织学生自看。篇幅短的可通读全文,篇幅长的则要分段阅读,使学生先感性认识。这一步骤姑且称为“粗读”。例如高一语文第一册中《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对高中生来讲这篇课文篇幅不长难度不大,我们安排10分钟给学生“粗读”。
  二听。让学生在“粗读”的基础上,认真聆听老师的范读或听录音。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特别留意生词的读音,并且对重点实词、虚词做到心中有数。
  三找。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找”的过程也就是“动脑筋”的过程。“找”即学生“听”后找出需掌握的知词及重点并提出疑问。这可称为“精读”。让学生“找”,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这比老师开门见山点出来效果更好。仍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我们请一个学生上讲台,找出本文生字,他在黑板上写出“日失(y
  )丽、朝(zho)服、窥(ku)、孰(sh)、谏(jio)、谤(bng)、期(j)年”等词。另一学生补充指出,“朝”在本文有两个读音,在“朝服”中念(zh
  o),在“皆朝于齐”中念(cho)。然后,发学生找出本文重点,让他们各抒已见,最后逐渐统一认识,列出“服、美、私”这向个词有活用现象。又有同学指出本文“于”用法各异,有对“对、向”义,有“比”义,还有“在”义。我们又鼓励学生提问。一学生提出“孰视之”中“孰”,不知作何解释。在“找”这一过程可以引导竞争意识,看谁找得快、看谁找得准。同学受到教师表扬后学习兴趣浓,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四讲。老师讲解同学在“找”中出现的疑点,并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有些书本下面注释有的,要提醒学生作记号;没有的则要督促他们做笔记。这一环节,可进行个别提问,也可集体提问,还可交叉进行,相辅相成。例如上面提及的“孰视之”中“孰”作何解,可以提示《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学过一句“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学生立刻回忆起此处“孰”是通假字,通“熟”、仔细,这样,“孰视之”中的“孰”也就迎丸而解了。
  五读。完成了上述四个步骤后,应让学生分段分节朗读,这有助于课文的完整性与连贯性。“读”时,应遵循古人“必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六总。最后一个步骤后,也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是总结。通常语文老师都是不辞劳苦地“滔滔不绝”,成绩好的学生自不必说;对差的学生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而言,则多半是对牛弹琴。我们认为可以让学生总结。让他们积极思考,归纳出本课的重点。学生踊跃参与,即锻炼了分析归纳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水平,同时又一次巩固了本课知识点,可谓“一箭三雕”。

    
相关资料

  文言文教学心得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读写结合教学心得
  文言文学习入门
  教学指导:学文言非诵读不可
  旧书不厌百回读——探索文言文教学的现实意义
  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浅谈
  怎样学习文言文?ppt课件
  创新文言文教学,彰显古文化魅力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导语激趣
  初中文言文教学四步法
  文言文教学心得体会
  文言文讲授方法:让学生喜欢文言文
  怎样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教学文言虚词的几点体会
  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备考不可忘“本”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一点看法
  如何处理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问题
  诵读法对文言教学的帮助
  浅谈古文游记的自主教学
  文言文翻译九字法
  文言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文言文教学中心理定势负面影响例谈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伏波版)
  初中文言文学习方法浅谈
  文言文教学指导:一堂复习课的尝试
  高中文言文教学浅论
  重视文言朗读,提高语文素养
  浅谈文言文的教学--《童趣》教学例说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