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羚羊木雕》教学案例
《羚羊木雕》教学案例
大田初级中学  陈晓华
引言:课文所写的家庭故事贴近学生生活,结构精致,布局巧妙,情节发展曲折,矛盾环环相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符合人物个性。教学设计时,把更多的自由、发现的快乐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去体验人物的个性特点,从而欣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进一步提高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认识,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从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冲突,使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 
案例描述: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 
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了。”可是在生活中友情有时会和利益起冲突,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羚羊木雕》或许对我们有所帮助。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请三个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
2、落实字词,强调“逮、颊、攥”的读音。
3、思考文章围绕木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要求按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生回答后明确:追问木雕——送木雕——要回木雕
5、提问:按时间顺序先写哪件事?说说用插叙的巧妙。
明确:送木雕是插叙,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研读课文,分析人物。
1、师生互换角色朗读文中“我”和“妈妈 ”的对话部分(即1——12小节)
2、学生评评说话人部分谁读的到位。
学生异口同声说老师读的好,把人物的心情说话是语气读出来了。
3、认识“妈妈”的语言反映了她怎样的心情和态度?
明确:态度坚决,逼我去把木雕要回来。
4、请一男生读爸爸的语言,其他同学思考对这件事爸爸的态度又是怎样?
明确:爸爸表面平静,但实质和妈妈一样,木雕必须拿回来。
5、投影“我”“妈妈”“爸爸”的对话,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