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教学反思 >>

《萧红墓畔口占》教学反思

      当我 整理课堂实录、重新审视这堂课时,过程极为痛苦,简直不忍直视。其间,内心涌起的是对学生的歉疚,可以体会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经历的是怎样的一种煎熬。这堂课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读诗是一件快乐的事,因灌输知识造成课堂的滞涩是小事,若是无形中给孩子们带来读诗的心理压力,那么,罪莫大焉。

       课后,师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么短的一首诗,半节课就差不多了,何必纠缠?拖课更不应该。其实,在一线上课时我最反感拖课,也从不拖课。离开讲台已经太久了,对课堂时间的把握,对学情的关注,以及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能力都已成纸上谈兵,以致所谓的“设计”其实是自己的一厢情愿。

       相较于早期诗作,戴望舒后期诗作对音节的讲究有所削弱。对于这首音韵、节奏并不特别“外显”的诗歌来说,在一节课内要让初中的孩子去感受音韵美,体察诗人情感的细微变化、起伏而形成的内在节奏,本身已经很难,何况面对的是基本上没接触过现代诗歌的学生!急切地想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们朗读诗歌的方法,以为这样做就是基于学情了,而之前反复地一再改稿,初衷正是想“教会学生读诗歌”,而不是考虑“学生是怎么读的、期望学习什么”,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孩子们的思维“由疑问和惊奇处开始”。

       钱老师说,“我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怎样‘讲’文章,而是怎样鼓励学生自己‘读’文章。”他上课时最关心的问题是“学生是通过怎样的途径进入文本的”,他追求的语文课堂是“语言学习和人文教育不着痕迹的自然融合”,是“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进入文本深处,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领略祖国语言的精妙,进而建构文本的意义,积累必要的知识,获得审美的语言。”

       要把钱梦龙老师“三主”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的课堂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还需走很长的路要。

       课堂教学充满智慧和挑战,我愿把这堂课作为一次“教学事故”去对待,通过对这堂课的回顾和反思,供老师们研讨。

 

    
相关资料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反思
  《春望》教学反思(3篇)
  《登勃朗峰》教学反思(2篇)
  《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反思3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反思
  《驿路梨花》课后的反思
  《萧红墓畔口占》ppt课件3
  《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反思2
  《太阳船》教学反思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教学反思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我看》教学反思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反思
  《一着惊海天》教学反思2
  写作《思路要清晰》教学反思
  《寻梦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反思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反思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反思
  《萧红墓畔口占》课堂实录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反思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孟子三章》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昆明的雨》教学反思
  《萧红墓畔口占》原文及赏析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2
  《白鹭》教学反思2
  《学写传记》教学反思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反思
  《君子自强不息》教学反思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赏析
  《萧红墓畔口占》教案1
  《萧红墓畔口占》ppt课件2
  《萧红墓畔口占》ppt课件1
  《萧红墓畔口占》课文原文阅读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