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教学反思 >>

《目送》教学反思

《目送》教学反思

   珠海市南屏中学  陈陵

 
龙应台的《目送》,这是一篇文辞兼美,意蕴悠长的文章,讲述了三代人的亲情故事。笔者在教读这篇课文时,考虑到初二学生的年龄阅历,理解文章内涵有一定的难度,在陈玲梅老师的指导下,把品读关键词句作为文章重点,希望能通过对文章语言文字的品读,慢慢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意蕴。

《目送》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是结构清晰,线索分明写了六次目送。笔者在整体感知环节设计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六次目送的学习活动,并给出了理清思路的格式:用“我在_______(地点)目送 _____(人物)________”的句式,迅速筛选出表地点、人物的关键词“小学门口”“机场”“高楼的窗口”“华安”“大学侧门”“医院”“火葬场的炉门前”“父亲”,让学生很快理清文章内容,简洁概括文章内容。从课堂教学的完成情况来看,这一环节的设计还是很高效的让学生整体把握了文章内容。

在品读关键字词感悟作者心这一环节,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之前从未在书中做过批注,了解到学生真实的情况,课堂教学调整为,教学生学做批注,在批注中慢慢感悟作者心。教师先给出范例,由作者送华安上小学时,目光的“凝视”和“交汇”感悟母亲的牵挂担忧;孩子小手包在大人的大手中的“包”字,感悟家长的呵护不舍;由“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读出作者对生命成长的欣喜。接着给了学生充足的课堂阅读时间,让学生抓关键字词品读作者心。学生在批注后的交流中也给了我们惊喜,有学生在品读时抓住街道的“空荡荡”三个字,读出了一个母亲空荡荡的心。还有学生抓住了街道上“邮筒”父亲送我去学校的“侧门”等很细很具体的物象。教师和学生共读共悟,读出了时光的穿梭,两代人好像在同一时间交叠的画面。沉入文本,对文章的关键词的细品深读,可以引发师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板书的设计是现场师生共同生成的。由情节和关键词组成,有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批注,师生的共悟。关键词生成的过程中,其实也暗含了生命某种链接的时空的密码,学生在这个年龄也许不能完全破解,但我们可以从中读出生命与生命的衔接与交替之间,代代相传的爱和一个人由被父母目送到目送父母的生命必经之路,令人感慨。

本节课笔者原本是想设计多带入两篇同类型的文章,拓宽阅读,加深理解,并让学生在读后有一个写作的小环节。但是,教学内容还是设计过多,容量太大,学生因为和老师不熟悉,前面彼此适应的过程中课堂节奏会慢了一点,很遗憾不能在四十五分钟之内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但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了遗憾,才有了不断地反思和努力的方向。

    
相关资料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反思
  《春望》教学反思(3篇)
  《登勃朗峰》教学反思(2篇)
  《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反思3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反思
  《驿路梨花》课后的反思
  《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反思2
  《太阳船》教学反思
  2017版人教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教学反思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我看》教学反思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反思
  《一着惊海天》教学反思2
  写作《思路要清晰》教学反思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反思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反思
  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教学反思
  《萧红墓畔口占》教学反思
  《刘姥姥进大观园》教学反思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上《孟子三章》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昆明的雨》教学反思
  《白杨礼赞》教学反思2
  《白鹭》教学反思2
  《学写传记》教学反思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反思
  龙应台《目送》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目送》教案3
  《目送》教学设计2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
  《目送》教案1
  龙应台《目送》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