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最后一课》讲学稿
作者EMAIL:zqf6631441@126.com
7、最后一课(讲学稿)
课型:新授 执笔人:赵青锋 审核人:七年级备课组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学:
(一)、自主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哽、踱、惩罚、祈祷、懊悔”等的读音、字形、词义。
2.掌握小说的基本常识,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3.感知文意,理清脉络。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及其表现手法。
(二)、自主学习重难点:
小说的文体常识;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思想感情。
(三)、自主思考,认真准备:
1、注音:踱( )步、哽( )咽( )、赚( )钱 、郝( )叟( )
2、写字:chéng( )fá( )、 ào( )悔 、 qí ( )dǎo( )、dū( )学
3、释义并口头造句:宛转、懊悔、祈祷、哽咽、诧异
(四)、知识储备:
1.作者: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等。《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背景: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3.★小说及三要素常识:
生动的人物形象:
完整的故事情节:
适当的环境描写: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