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最后一课》发散思维课课堂实录

生1: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比喻什么?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生2:钥匙比喻法国的语言
生3: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含义是什么?
生4:在国家危难之际坚持上课,所以形象高大
生5:课文中的描写表示了什么?
生6:最后一课的中心是什么?
生7:爱国精神
生8:评价精妙的描写
生9:插入描写有何作用?
生10:一是营造气氛,二是结构首尾呼应,三是
生11:忽然的意思有两层:一是这堂课结束了,二是德语代替了法语
生12:文中第21自然段写挂在课桌铁杆上的字帖烘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生13:写挂在课桌铁杆上的字帖是为了烘托教室里的爱国气氛
生14:文章14自然段的三个感叹号起什么作用?在文中有什么含义?


生15: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字帖上为什么写着“阿尔萨斯”“法兰西”的字?
生16: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开头不直接写上最后一课的情景而要写小弗郎士上课途中的所见所闻?
生17:小弗郎士连分词都记不住,是一个接受能力很差的学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里他全听懂了,并且觉得很容易,很容易,可不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
师:小弗郎士一个接受能力很差的小孩,为什么在那一刻他的接受能力这么强了呢?我们听课的正好有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我们想请教一下冷老师?
冷老师:你们觉得小弗郎士真的是一个接受能力很差的学生吗?
生(齐):不是
冷老师:那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他只不过是没有学习而已,不知道这样解答你们是不是满意
师:确实,我们认为他接受能力很差是一种先入为主,其实他并不是接受能力很差,只是贪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相关资料

  《最后一课》导学案9
  《最后一课》教案24
  《最后一课》ppt课件(23页)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23
  《最后一课》ppt课件(58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51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34页)3
  《最后一课》ppt课件(48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46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36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34页)2
  《最后一课》导学案7
  《最后一课》ppt课件(66页)
  《最后一课》教案22
  《最后一课》教案(第二课时)
  《最后一课》课堂学习导学案
  《最后一课》教案及预习题
  《最后一课》导学案(明祖陵中学)
  《最后一课》课堂实录及点评
  《最后一课》导学案6
  《最后一课》表格式导学案6
  《最后一课》第1课时探究案
  《最后一课》ppt课件(57页)
  《最后一课》预习题
  《最后一课》导学案5
  《最后一课》学案4
  《最后一课》ppt课件(37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34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28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35页)2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