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师频道 >>语文论文 >>

小议语文课堂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小议语文课堂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惠城区三栋中学  黄殿继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也就是说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其重要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而终极目的是“培养人”。赫尔巴特也认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也就不成其为教育了。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既具有良好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心理品质的人,着眼于培养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兼美的现代文明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努力探究、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那么语文教师应当怎样结合语文学科的实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孕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1、身教重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为了在语文课堂中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语文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正确的人文教育思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康德曾经说过:“只有人能教育人,换言之,即是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只有具备高人文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人文素质的学生。而一个自身都没教育好的人,是不可能教育好别人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通过自身独立的思想,渊博的学识,健全的个性,宽广的胸怀,深厚的爱心,得体的谈吐,潇洒的举止,优雅的风度,以及对待工作、名利、生活、挫折等的积极态度,展现良好的人格形象,散发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自身良好的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果一个教师自己都不爱学习,不负责任,不讲承诺,没有爱心,缺少民主,主观武断,狭隘片面,言语粗俗,思想消极,精神委靡,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等,那他教育出来的学生肯定大多素质不高,成才率也很低。所以语文教师应该积极掌握相当的人文知识,不断促进自身人格完善,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以良好的人文精神面貌展示在学生面前,那么实施起人文素质教育来才会得心应手。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人文化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精神。人文化的课堂氛围应该体现为活泼的教风、求实的学风以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为此,语文教师应与学生一起精心打造课堂人文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培养其知情意,教其如何做人,创建积极的充满人情味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既轻松和谐又充满着浓郁人文气息的学习环境中,会自然而生愉悦向上的情感,在潜移默化里塑造健康人格。良好的课堂人文环境不仅能增强师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促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学习,共同造就一个积极向上、互敬互爱、团结协作、民主和谐的生动局面;而且可以陶冶师生情操,塑造美好心灵,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圣地,培育人文精神的大课堂。
    3、利用教材巧妙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教学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善于挖掘语文课程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寻求恰当的时机,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拓展,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比如在教学《羚羊木雕》时要求合作探讨:这件事情到底谁做错了?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你将怎样处理?学生在讨论中明白了友情与金钱、友情与亲情的关系,学会了在生活中如何妥善处理类似的家庭问题。在教学《伟大的悲剧》时启发学生谈自己最激动难忘的细节,体会文中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类的优秀精神品质;在教学《斑羚飞渡》时,讨论如何看待课文中的人的行为;在教学《狼》时,探究文中屠夫的形象。这些问题都与“人”有关,通过深入的探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自身的长处与不足,思考人类如何与自然更和谐地相处。此时语文教师应尽量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把自己当作一个知识和思想的助产士,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深层交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追求每一个人的充分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束的积极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新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很好的设计,语文教师应充分结合本地的地方文化、本校的校园文化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加以开展起来。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我爱我家”,我布置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调查组,调查自己家的经济收支情况(一个星期);观察组,观察记录父母的工作生活情况(一天);体验组,完全替代父母周末的家庭工作(一天)。让学生从活动中真切地感受自己平时时刻享受却似乎习以为常的亲情,从深刻的感悟中学会体贴、关爱、感激。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黄河,母亲河”,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原因,这个活动对于惠州的学生来说,开展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结合实际,把主题改为“东江,母亲河”,要求学生从历史、文化、环保、发展等不同角度,分组探究养育我们惠州几百万人口的母亲河——东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增强其自信心、意志力和责任感,激发其家乡情、报国志,并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师要善于将人文素质教育融于日常的语文课堂中,在不知不觉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关资料

  语文学习急需更新的几个理念
  为教育,需自由
  应试教育下的素质教育——实行美育中考改革所思
  微信何以威信
  小说创作应该有怎样的开头和结尾(一)
  不要否定考试---正确认识我们的“科举制度”
  这个诗人的诗魂,正是新中国的诗魂
  闽南童谣在语文课程中的德育渗透作用
  教育者要时刻保持教育的自觉
  数字化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落地: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
  从李白诗歌的色彩,看盛唐的审美趣尚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邵二泉《墨竹诗》诗意解说
  认清真问题,寻找新出路——也谈当今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农村学生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为学生卓越的发展服务
  语文作业水很深
  语文阅读设陷问题与逻辑思维ppt课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职学校班主任谈话艺术初探
  立德树人,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个性——语文教师的职业生命
  从学到思从知到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智能创新模式
  浅议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从“我”字中认识什么?──认识汉字中的真善美爱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意外”也会很精彩——课堂情景的有效导入案例分析
  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整合----以优秀的文化基因传承民族品格
  写考场议论文怎能“禁列分论点”
  初中语文同高中语文的几点不同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