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东史郎日记》教案1

东史郎日记(二则)教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日记真实展示人物内心的特点。
   2、 着重分析东史郎复杂的心态。
   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主从日记中选择一些片断,体会语言,深入分析,然后,在课上交流。
   课时:1节
   
   学习内容:
   一、导入:上篇文本是从正面反映了西南边陲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滇缅公路,为抗日献身的民族精神,让我们看到了战争怎样铸就了民族的牺牲精神。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日本普通士兵于侵华战争中的日记,看看,此文怎样从反面反映了中国的民族精神,同时,让我们看看战争是怎样毁灭了人性,使人变成野兽的。
   二、东史郎介绍:
   作者东史郎,于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曾两度随军来华,第一次在1937年8月,系日军十六师团步兵第二十联队上等兵,曾参加攻占天津、上海、南京、徐州、武汉、冀东等战役。1939年因病归国。1944年3月应召再次来华参加侵略战争,1945年8月,在上海向中国军队投降,1946年1月遣回日本。东史郎参加侵华战争的所记的日记,分为两本在译为中文于中国出版,一名《东史郎日记》,是第一次参加侵华战争时所记;一名《东史郎战地日记》(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是第二次参加侵华战争时所记。
   东史郎喜爱文学,有一定的教养,他主张在日记中“记下战场上的真实。只有通过记述真实,才能真正明白战场上的将士们的思想和行动。既然要记录真实,那么就要记录战场上的美与丑。”他所认为的“美”就是“正直”、“人道”,他所认为的丑,就是“邪恶”、“暴虐”。但是,他又是军国主义的信徒,武士道精神的奉行者。不妨看看他所歌颂的正义是什么,正如同东史郎自己回答的“正义即力量,惟有力量才是正义。一切无非弱肉强食。人道以及其他所有的美、道德、正义与强力相比,都是弱者。”他遵循的是权力意志,“不管与我国敌对的人是释迦还是基督,是孔子还是孟子,或是穆罕默德,只要处于敌对位置,我们日本人便断然击毁他”。他肯定人道、美、道德、正义,但是又认为“强力”是居于这一切之上,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利益是在一切之上。东史郎的这种思想矛盾,实际上是人性与兽性——军国主义的思想和民族优越感的矛盾。
   课本所选的两则日记,都是作者第一次参加侵华战争南京战役时所记。
   三、文本研习:
   在侵华战争期间,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东史郎既是中国人民的加害者,充满了敌视中国人民的思想情绪,但又不失其良知良能,对中国人民大义凛然的抗争感到震动,对长官的暴行有所不满。让学生剖析东史郎思想的内在矛盾,探究形成这种矛盾的原因。
   
   :矛盾表现     
   “十二月四日”
   写了作者所在的部队在逼近南京时,于句容乡村,见到的中国年轻女子与所爱的人一道赴死的情景,并表述了由此而引起的心灵震撼。对于以所谓间谍的名义处死战俘,东史郎并不以为非,“总之,物证俱在,那是必死无疑了”。对这一对青年男女起先也只是“很感兴趣”而已,甚至对于这位男子被杀女子“发疯似的冲过去,紧紧抱住男人哭了起来”的情景,也只觉得是个“非常动人的戏剧性场面”,只是到了这位弱女子冲着敌人“怒目而视”,怀着即将死去的恋人的爱和对敌人的仇恨,指着自己的胸膛,严厉地命令敌方刺杀自己的时候,到了她庄严地倒下去的时候,才引发起东史郎以及日本士兵精神的溃败。“这一出悲剧的确打动了我们,我们纷纷议论‘支那也有了不起的女人!’‘原来爱的力量比死更强大。’”作者认为,这是为“爱而殉难”,并没有把她同时作为是为了自己祖国的尊严而殉难。
   所选的日记的开头和结尾,还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担忧和对于日军暴行的麻木。
         “十二月十三日——二十一日”
   记下了他原分队长西本(桥本光治)在南京最高法院门前,将一个中国人装入邮袋,浇上汽油点火燃烧,最后系上手榴弹,投入池塘将其炸死的暴行。
   作者认为“稍有一点良心的人皱着眉头盯着这个残忍的游戏,一点良心都没有的人则大声鼓励,觉得饶有兴趣。”又觉得“像这样的事情在战场上算不得什么罪恶。只是西本的残忍让我们惊诧。”东史郎并不否定对于中国军民的杀戮,不过反对这种虐杀而已。
   原因:
   在侵华战争期间,东史郎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认为阻碍日军前进,进行抵抗的“不管与我国敌对的人是释迦还是基督,是孔子还是孟子,或是穆罕默德,只要处于敌对位置,我们日本人便断然击毁他”。他并不反对日本侵华,也不反对残害中国军民的行为。据《东史郎日记》其他部分记载,他也屠杀过中国人。只不过他接受过人道主义、启蒙主义的教育,还保持某些人性,反对虐杀行为,对爱国者萌生敬意。
   四、课外练习:《学习与评价》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血肉筑成的滇缅路》《东史郎日记》同步练习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