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难句解析
《古代诗三首》难句解析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引起读者悬念 ——木兰为何忧愁。能使文章简洁。 
(2)试想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心理活动。 
忧虑——反复思考——下定决心。 
(3)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这是为了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战事紧迫。表现了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同时,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4)木兰为什么辞官还乡,请你结合自己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谈谈看法。 
自由发挥:不慕荣华富贵,愿与家人团聚。或向往和平劳动生活。 
(5)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6)谈谈《观刈麦》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这种手法的作用。 
白居易在诗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7)赏析“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字。 
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8)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 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导学案  《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学案  《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教案及练习  《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课后练习  《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难点知识剖析  《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知识点及重点分析  《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教学建议  《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