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论辩两则》教案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有关词语、句子的音、形、义。 
2、听懂两篇短文的基本观点与分歧所在。 
3、分析两篇短文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的共同点。 
二、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人们常说,真理是越辩越明的。生活中,人们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常常会引起论辩,通过论辩,辨明是非。论辩即辩论,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辩论一般专指口头形式)它与讨论不同,讨论是为了寻求共同的认识,发言中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辩论则是就某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双方针锋相对地发表意见,以分清是非。 
2.根据练习一,掌握有关重点的字词。 
(先由学生自读,再由教师重点讲析) 
3.提出“听”的要求,出示该短文的思考题,播放第一则短文录音。 
(1) 提出“听”的要求。 
①听清短文的主要观点与立论依据。 
②带着问题听,以便把握重点。 
③边听边记(要点)。 
(2)第一则短文的思考题: 
①这则短文的题目是什么? 
②这则短文的论点是什么?题目与论点有什么联系? 
③短文用了哪些材料来证明论点? 
④短文的论述结构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明确:第一则短文的题目是《“开卷”当会“有益”》。[板书]“当”解释为“应当”。题目告诉我们,这一则短文赞同“开卷有益”的观点。题目本身就是论点,这和毛泽东的《反对自由主义》一样,题目直接揭示了论点。短文主要用了三个材料来证明论点:第一个材料是关于蜜蜂采群花酿蜂蜜的事例,第二个材料是引来列宁的一句名言,第三个材料是引录鲁迅的一段话。此外还借用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名言来论述广泛读书(即“开卷”)的好处。这些材料紧紧围绕观点,直接为观点服务。短文先是提出问题——解释“开卷有益”的意思,并指出其可贵之处及古人的原话;然后分析问题——类比举例、引用名言来论述论点;最后解决问题——针对青年特点,强调要乐于“开卷”,勤于“开卷”。) 
(3)先让学生分别复述文中写到的三个材料(不损害材料的原意),其中鲁迅、列宁的名言尽可能与原话一致。教师再范读三个材料,比较学生复述的误、漏。 
4.播放第二则短文的录音,并思考: 
(1)这一则短文的题目与论点分别是什么? 
(2)这则短文是怎样来证明论点的?。 
(3)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这则短文的论述结构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明确:这则短文的题目是《“开卷”未必“有益”》。“未必”意思是“不一定”,题目表明这则短文不完全赞同“开卷有益”的看法,它认为“开卷有益并不就是绝对真理”,这就是短文的论点。短文先把古时的书与今天的书分别形容为“汗牛充栋”、“崇山大海”,表明时代的发展使得“书卷”无限扩大,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随意去开无限,的“书卷”,效果会适得其反,再以改革开放以来冒出的一批坏书对青少年的影响、戕害为事实,强调不能一味迷信“开卷有益”,盲目宣传“开卷有益”,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事实论证。短文在结构上也是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步骤来展开论述。最后引用列宁的话强调了“开卷未必有益”的观点。) 
5.第二次播放两则短文的录音,比较两文的主要分歧。 
(明确:两则短文都围绕“开卷有益”而发表看法。第一则强调的是广泛读书的好处及“开卷有益”对青年人的激励作用; 第二则并不全盘否定“开卷有益”,而是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读书应该有目的,有选择;要读最需要的书,读最有用的书,从中可以看 
出作者看问题很全面、很辩证。) 
6.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自己的实际,自由发表对“开卷有益”的看法。 (看法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教师都应予以肯定、鼓励) 
7.分组布置辩论题目《班级要不要排名次》,作好辩论准备。 
www.cn910.net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归纳辩论的一般要求。 
2.能针对辩题,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驳斥对方的 
观点。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出辩论的一般要点。 
(1)听清对方的主要观点、论据及论证方法。 
(2)通过分析,找出对方发言中的弱点。对方弱点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观点片面,不恰当甚至错误,二是论据不恰当或不真实,三是论证不合理,推理不合逻辑。 
(3)抓住对方的弱点或错误加以驳斥。做到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不是强词夺理。 
(4)在驳斥对方观点的同时,适时亮出自己的正确观点。 
2、分组辩论:“班级排名”是不是应该提倡 
师生共同评析同学的发言。 
3、布置作业:任选课后一题写发言提纲,要求有论点、有论据。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论辩赛的入门知识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