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教案2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两首词都含有深刻的寓意,语言精练优美,但由于创作的时代不同,词的风格也有较大的差异,教学中可采用一课一首的教法,引导学生诵读、赏析,在学习中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并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 
  一、学习《沁园春•雪》 
  (一)导入新课 
  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高塬,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雪》。 
  (二)整体感知,品味全词 
  1.引导学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播放录音,学生看书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3.上阕写北方的雪景,祖国江山有哪些可赞之景呢?“望”字领起下文,望到了什么呢?作者是怎样由眼前的实景,写到想象的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江山如此多娇”的? 
  4.下阕写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的意思为鞠躬、倾倒。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呢?对他们,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 
  5.作者为什么以议论评说古代帝王?(为引出下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6.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梳理归纳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二、学习《卜算子•咏梅》 
  (一)由介绍词牌“卜算子”和题目“咏梅”导入。 
  (二)听范读,感知《咏梅》这首词。 
  (三)诵读、点拨、赏析 
  1.请学生试读,略评 
  2.点拨分析 
  ①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梅是怎样开的?通过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梅花在冬季开得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又将会怎样呢?像《春》中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吗?是通过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 
  ③此词用的是什么手法?词的意境美在哪里? 
  ④对比赏析陆游的词。 
  A.疏通全词大意。 
  B.看看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词的境界如何? 
  C.两首词的相同点在哪里? 
  (a.都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b.都写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c.都写了梅花的高尚品质。) 
  D.两首词的不同点在哪里? 
  (a.形象不同。陆游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打击摧残的形象。毛泽东词的梅花是傲寒俊俏、积极向上的形象;b.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是积极乐观、充满自信的。陆游的词是低沉孤高的。)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运用阅读感悟的方法,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沁园春•雪》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陆游“咏梅”词与毛泽东“咏梅”词的异同。 
  教学步骤: 
  一、熟读感悟 
  1.播放雪景图片,学生结合个人体验谈感受。 
  2.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二、体悟交流 
  1.教师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谈,如写作思路、修辞方法、写景顺序、写景的角度。 
  2.师生讨论。教师作好点拨、总结,突出《沁园春•雪》一词的立意、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以天下大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 
  3.回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两首诗词在取景角度上的异同。 
  三、诵读两首《卜算子•咏梅》 
  1.指导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品味两首词的不同风格。 
  2.介绍两位作者的生活时代和他们的个性特征。 
  比较赏析《卜算子•咏梅》应注意:(1)两首词的上阕分别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形象特征?(2)下阕分别表现出梅花怎样不同的精神气质? 
  四、归纳两首词中的梅花形象,词人都以梅花自喻,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精神气质。 
  五、再读这两首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诗词的教学要强调朗读,毛泽东这两首词的教学也不例外,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注意在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和胸襟,把对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朗诵、背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步骤: 
  一、教师范读或放《沁园春•雪》的录音。 
  二、学生自由诵读这首词。 
  三、启发学生概括上下阕的大意,了解上阕与下阕的联系,结合历史背景,领悟词作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讨论词作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对表现思想主题的作用。 
  五、结合词的主题,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含义。 
  六、由感知毛泽东诗词的不同,引入另一种风格的词《卜算子•咏梅》。 
  七、诵读、点拨、赏析 
  1.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作者却表现出梅花一种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3.拓展想象,作者赋予了梅花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 
  4.对比赏析陆游的词,从词中所刻画的梅花形象和所表现的梅花的精神品质入手。 
  5.理解背诵这两首词。 
  【资料整合平台】 
  《沁园春•雪》创作和发表的背景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胜利后,又从陕北出发,渡河东征,奔赴抗日救国第一线。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创作了这首《沁园春•雪》,高度概括了中国革命完成战略大转移、迎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新时期的政治形势。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企图发动反革命内战。为了掩饰其阴谋,蒋介石一面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一面积极反共,不断制造军事摩擦。毛泽东高瞻远瞩,不计个人安危,亲赴重庆。在渝期间,著名诗人、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求词,于是毛泽东就将这首《沁园春•雪》赠与柳亚子先生。后来便发表在《新华日报》上,柳亚子也和了一首《沁园春》:“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带,余怀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沁园春•雪》在重庆一发表,立即引起了轰动,并教育了广大革命群众和民主进步人士,使他们认清了形势,坚定了信心,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同时也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人教版《毛泽东词二首》ppt课件1
  人教版《毛泽东词二首》教案1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