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登高》《蜀相》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登高》了解咏怀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学习《蜀相》了解咏史诗借古伤今的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参照对比,学会鉴赏作品,进而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意目标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操和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精神。 

教学设想 

   1.通过比较、涵咏,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丰富意蕴,体会诗人的风格特征。 

   2.点拨、讨论、讲析相互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准备与诗歌内容相近的风景图片及相关的诗词、资料,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并扩大课堂的容量。 

   4.教学用时: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涵咏鉴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2.难点:理解杜甫,真正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体会出诗中郁勃的情势。 

  

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诵读感知  

  

  

觅得诗趣 
    【投影】课前投影杜甫肖像,配乐。 

   【提问】知道他是谁?熟悉他的诗吗?请几位同学读一句你最喜爱的杜甫写的诗。 

   【讲述】这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 一位用他的诗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灵的诗中圣哲。他是仁爱传统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辉煌唐诗队伍的领军人物,他是目光敏锐烛照黑暗的孤独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壮志难酬的执著的斗士。 

今天我们通过他的两首诗作《登高》和《蜀相》,一起走近杜甫,去领略一位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去体会一位天才诗人的艺术天赋。 

【板书】蜀相   登高 

【投影】简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著有《杜工部集》。 

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唐]元稹 

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 

              ——[宋]秦观 

世上创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下面请大家一起诵读两首诗,要求:先读《蜀相》,后读《登高》。 

教师做朗读指导。指名读,范读。 

  
   

  

  

若干学生逐一背诵一句自己喜爱的杜甫的诗,要求不能重复。 

  

  

  

  

  

   

     

  

  

  

  

  

  

   

  

  

  

  

  

诵 读一 

    学生按要求诵读两首诗。通过诵读,熟悉作品,从不同角度体会诗中的意境。 
   

  

   利用媒体营造氛围,通过对熟悉的杜甫诗作的背诵,意在唤起学生的回忆,引逗起学生欣赏的兴趣。 

  

  

  

  

  

  

  

  

  

  

  

  

  

    诵读是欣赏诗歌的出发点,引导、启发学生多读,读懂内容,读出感情,读出形象。 
  
  

  

  

  

  
 蜀  相 
 登  高 
  
创作时间 
 100%年 
 767年 
  
季    节 
 春天 
 秋天 
  
抒情特点 
 借古人抒怀抱 

 (咏史诗) 
 借登台遣郁闷 

  (咏怀诗) 
  
情景关系 
 乐景写哀 
 景中含情 
  
感情基调 
 感伤、叹惋 
 孤愁、悲苦 
  

  
  
  



参照比较 

  

  

探得诗心 

  
 1、感性的比较 

【讨论】读了两首诗以后你更喜欢哪一首?说说理由。 

2、理性的比较 

【投影】两首诗对比表格 

【讨论】 

1、说出两首作品写作的时间和作品反映的季节。 

2、研讨两首诗不同的抒情方式。 

明确:咏怀多因景生情、抚迹寄慨,所抒多为今昔感衰、人事沧桑之感;咏史多因声兴感、抚事寄慨,所寓多为对历史人物的见解态度或历史鉴戒。 

3、指出写景句,讨论诗句中情与景的关系。 

体会“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的感觉:凄凉萧条。 

抓住“自”和“空”,体会于春色好音中隐含的寂寞苍凉之情。 

4、比较两首诗不同的感情基调。 

明确:感伤叹惋 / 孤愁悲苦 

  

  

  

  
   

  指名回答。实话实说。 

  

  

   学生相互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填写表格。 

  

  

  

  

    

  

    诵 读二 

    学生反复推敲两首诗中的写景句子: 

《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体会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的特色。 

  

  

  

  

  

  

  

  
   

通过不同层次的比较,不断提升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 

  

  

   

  

  

  

   景与情是抒情诗的关键,对此作重点突破,处理好点面关系。 
  
  

  

  

  

涵咏字句 

  

  

  

品出诗味 

  
     在领会了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后,以这样的感情进行集体诵读。 

【讨论】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两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寻:事实上,诗人难觅真正的蜀相,诗中的“自”“空”和末一句可以说明; 

悲:宋人罗大经说:“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鹤林玉露》) 

     2、结合杜甫生平,理解寻与悲的关系。 

【板书】 

     《蜀相》          《登高》        

                                            

              沉郁顿挫  

  

  

        寻                悲 

                          

     因“寻”生悲,悲由“寻”来 

  

【总结】 

    从两首诗看杜甫的人生悲剧,理解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诵 读三 

    

   学生回答,抓住关键词语“寻”、“悲”,作适当讨论。 
   

  

    选择一个字来理解全诗,一方面是为了让分析能落到实处,避免架空。另一方面旨在传达出古典诗歌凝练传神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涵咏字句,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 

  

  

  

  
  

迁移训练 

  

总结评价 

  

  

  

  
 1、迁移训练:拟写对联。 

教师出上联:寻蜀相英雄无觅几多愁 

 集体诵读两首诗 

2、布置作业 

【投影】杜甫肖像 

【总结】请大家再注目这位伟大的诗人,他有热烈的感情,但不是屈原式的殉情主义者;他有自己的理想,但又不是李白式的幻想主义者。因此他无论遭受多大的困难,承受多大的委屈,他都能够坚韧自持,而不会步屈子后尘,痛苦绝望,投江自杀;也不像李白一样,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诗人是这样走完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录相】 

  在一段杜甫生平纪录片中结束。 

  

  
   

学生相互讨论,尝试拟写,然后请一二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参考:登高台孤客空叹万里悲 

 诵 读四 

  

【作业】 

     请将两首诗中写景的两联(《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分别改写为400字左右的写景散文。 
   

联语是提炼思想,概括内容十分有效的语言训练形式。有些迁移训练可以放在课外。 

  

  

    

    再次回溯杜甫生平,对他作多层次的比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板书设计 

           《蜀相》         《登高》        

                                            

                   沉郁顿挫  

  

              寻                     悲 

                          

                      

  

                     诵读感知,觅得诗趣 

                     参照比较,探得诗心 

                     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