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
布置预习 准备自读 |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自检生字、生词,能把课文读通读畅;建议学生自己查阅课文相关资料。 |
反复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人物间大致关系。 |
在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
|
忆图释图 导入新课 |
导入。 引导学生对插图内容进行描述及概括。 1.课文中只有一幅插图,请同学回忆并简单地描述它的内容,谁来说说? 2.那如果用一句话、或者一个小标题来概括这幅图的主要意思,你怎么说? |
1.联想并简单描述课文唯一插图内容。 2.用一句话或更简洁的小标题形式概括该图内容。插图内容即课文主要情节之一: “悬岩受苦” |
1.检查预习情况,引出课文情节的梳理环节。 2.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
|
梳理情节 概括内容 |
1.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并概括这些情节内容。 2.板书: 取土造人 授以文明(或帮助人类) 智盗火种 *报复人类(先写再议) 悬岩受苦(已写) 终被救助 |
1.再次默读故事,了解普罗米修斯“悬岩受苦”的前因后果。 2.任选一组学生对故事情节依次进行概括。 |
板书中的“报复人类”实际上是一个故事插曲,小标题是个“导火线”,将激发学生思考4、5两段内容对普罗米修斯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设下伏笔。) |
|
分析人物 概括形象 |
提问: 1.对普罗米修斯印象最深刻的一点? 提示:立足语言片段,分析人物形象。其中人物语言的片段内容理解要借重朗读,教师作适当指导。 概括人物形象、精神,如:先觉者;人类的创造者、庇护神;不畏强权、勇敢坚毅等 2. 文中4、5两段能否从课文中删去? 提示:对普罗米修斯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如:分析对比的作用、与前后文有照应之处。 |
思考并发表意见。关于4、5两段取舍的问题能达成共识:不能删去。在人物刻画上,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先觉者与后觉者的对比、雅典娜对人类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众神与普罗米修斯对人类态度的不同表现等等,都起到了塑造普罗米修斯人物形象的作用。 |
1.朗读是理解的有效途径,可以让学生读读议议。 2.帮助学生强化照应和对比手法对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的认识。 |
|
坚定信念 树立理想 |
提问: 你愿不愿意成为“普罗米修斯”? 提示:要表述真实想法。 做适当引导和概括。 |
发表意见 (可能会有分歧)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要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
|
归纳神话 陈述特点 |
提问: 你能根据课文和课外读到的一些神话故事,说说神话有哪些基本特点? |
学生归纳。 如:丰富的想象、夸张的内容、表达人类良好愿望等等。 |
感性初涉归纳法,陈述神话特点。 |
|
分层作业 延伸课外 |
1.自读《希腊神话故事两则》之《阿喀琉斯》,做读书笔记。 2.推荐阅读《希腊神话故事》 3.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就两者的异同处做些思考。 独立阅读,交流体会。 |
分层作业: 第1、2项为必做作业,第2项作业可用1个月的时间。 第3项作业只涉及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 |
分层作业,有效调动学生作业兴趣、提高相关能力,得到有效反馈。激发学生阅读中西方文学经典的热情。由课内学习向课外拓展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