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北师大版《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门》教案1

《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门》教案

   三课时 2006年3月13-14 第三周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

   3、体会文章采用的方法,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该文的目的。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二、解决生字词。

   蜀山 开凿 羡妒 怨尤 桅杆 匍匐 

   纤夫 卸下 呻吟 泯灭 磅礴 深槽

   骤然 分外 大禹 钳制 厮打 咆哮

   刹那 舵杆

   三、作者介绍

   1、陈衡哲:女,现代作家。

   2、毛姆:英国小说家,20世纪20年代曾经到过中国,沿长江溯流而上直至重庆。

   3、叶其扬:选自《黄河新歌》

   四、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运河与扬子江》这篇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懂得了什么?(用课文的词句回答)

   采用了拟人,对话形式。

   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和拼搏,自我创造,不要依赖别人。

   2、《江之歌》这篇文章表面看是长江之歌,实际上写作的对象是谁?他们的生活和歌声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但是作者却透过表面,看到了蕴涵在这样的歌声下面的什么内涵?(用课文的词句回答)

   纤夫。他们的生活是艰难的、残酷的、是最后的无望的抗议。

   他们的歌是痛苦的呻吟,失望的叹息,听起来令人心碎,简直不像是人的声音。

   作者看到和听到了其中蕴含的拼搏,人类可服无情的自然力的无穷的精神。

   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同情,还有赞美之情。

   3、《壶口与龙门》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和前面的文章比较起来,这篇文章有什么不一样?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壶口和龙门的地理位置,构造、那里和周边美丽的景致,它的险要和发展。

   和前面的文章比较起来,前面的文章是借助写某一事物的某一个方面,来表达和寄托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所以他们的文体是散文。而这篇文章重在告诉我们有关壶口和龙门的有关知识,让我们对它有所了解,这样的文章,是一篇说明文。

   五、 词句品味、积累

   在这一单元中,有一些写得很好的,值得人寻味的好的词语和句子,通过看课后练习袒嵫绾畏治龊么屎镁洹7椒ǎ?br>
   1、从这个词语和句子本身所表达的意思去看。

   2、从这个词语和句子所在的句子和段落所表达的意思上去看。

   3、用换词法,从表达的轻重、感情色彩、涉及的范围等等方面去考虑。

   六、单元小测验 (一课时)


作者:蔡静
提供者: 世纪风劲 
Email: zsfsjfj@126.com 
编号:13925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比较探究《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门》教案2
  《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门》导学案
  《运河与扬子江》《江之歌》《壶口与龙门》教学参考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