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
作者简介 阅读资料 导入新课 |
1、简介美学大师朱光潜 2、请大家阅读吴泰昌先生写的《听朱光潜先生闲谈》,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做人、怎样为文的。 |
1、学生反馈预习情况。 2、自由发言,初步归纳出朱光潜先生亲切随和,与读者道家常式的写作风格。 |
1、鼓励学生课前熟悉课文,做好预习工作。 2、初步感受朱光潜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写作风格,为下文仔细解读做铺垫。 |
|
分析课文 归纳“谈”的主要内容, |
既然本文的标题是《漫谈说理文》,请大家通读全文,看看文章主要谈了哪些和说理文有关的观点,请用表格的形式从正方两方面进行归纳。 |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1)错误:把说理文与艺术文对立,认为实用文不需文采;正确:实用性的文章也要求语言的艺术性。(2)错误:说理文由于使用很广被认为易写;正确:好的说理文要“有理”,不易写。(3)错误:说理文要么难在推理要么难在行文;正确:思想和语言是不分先后存在的,是不能割裂开的。(4)错误:把理说透就是长篇大论,洋洋洒洒;正确:命意的简洁是文章的一个极可珍视的优点。(5)错误:说理文要保持“零度风格”;正确: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是与道理的阐发紧紧结合的,它可以增强说理的感染力。 |
阅读说理文,要辨清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通过表格形式,从正方两方面归纳作者的观点,既锻炼了的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使他们在对比中对说理文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
|
品味语言学习丰富多样的说理方法,感受本文通俗易懂,亲切随和的语言风格 |
指名朗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说理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讲道理的论说文,提到它,我们往往会想到艰涩、枯燥一类的字眼,而读完全文你们有怎样的感受? 2、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才产生这种艺术效果的呢? 3、从对本文的阅读中再次回味吴泰昌先生对其的描述:读过这位名教授百万言译著的人,无不感到他的文章,即便是阐述艰深费解的美学问题和哲学问题,也都是以极其晓畅通俗的笔调在和读者谈心。接触过他的人,也同样感到,在生活中,他十分喜爱和朋友、学生谈心。他的这种亲切随和的谈心,汩汩地流出了他露珠似的深邃的思想和为人为文的品格,感受先生的人格魅力。 |
学生充分品读课文,适当圈画,讨论回答: 1、本文给人的感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没有说教的意味,让人易于接收。 2、(1)作者采用了对比、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表达形象、清晰。(2)文章采用谈话式、叙家常式的写法,没有美学大师居高临下的威势,拉进来作者和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有如沐春风的感受。(3)选例常常使用自己的经历,特别是自己的教训,让人感到真是可信。 3、漫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
让学生细细地品味语言,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体会朱光潜先生在字里行间闪耀的人格魅力,为总结漫谈式说理文的特点进行感性上的准备。 |
|
理性归纳 |
通过阅读全文,我们对朱光潜先生的“谈”的内容和怎样谈有了充分的了解,能不能归纳一下漫谈式论说文的特点 |
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漫谈式论说文语言表达朴实通俗,深入浅出,读来亲切有味,没有说教气息,同时行文灵活和说理方法多种多样。 |
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会理性归纳。 |
|
课后作业 学习反馈 |
1、阅读《文学鉴赏总论》中关于《议论文鉴赏论》的节选部分,进一步理解说理文和朱光潜先生在文中阐述的观点。 2、阅读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和李斯的《谏逐客书》,谈谈你对作者提出的说理文不能保持“零度风格”的理解。 |
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业。 |
作业的多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深层次的阅读兴趣,开发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