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
导入新课 |
教师提问:你曾经读过关于母亲的诗歌吗?然后引入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导入本课的学习。 |
快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思考学过的关于母亲的诗歌,同时学生可以互相补充。 |
温故而知新,快速熟悉诗歌写作的对象。 |
|
朗读品味 |
教师示范朗读。 |
学生熟悉诗歌,进入诗境。同时在倾听教师的朗读过程中体会诗歌的真挚情感。 |
激起学生朗读诗歌的兴趣,同时为正确理解诗歌作好铺垫。 |
|
重点把握 |
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1、诗人将我和地球的关系想象成谁和谁的关系? 2、地球母亲和自我的关系在诗歌丰富的意象中却变得单纯统一,为什么? |
学生在诗歌中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另外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可以明确多样的意象却有一个形象的核心,这使母亲和自我的关系变得单纯,这是诗人驾驭想象的能力的体现。 |
学生充分体会诗歌想象的艺术境界。 |
|
难点讨论 |
1、诗人强调人是地球之子,是大自然之子,通过这种关系的描绘,他最终要在诗歌中表达什么主题? 2、这样的主题和五四运动的思想有何关系? 3、如果从今天的角度解读这首诗歌,我们还可以把它理解成什么主题? |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等形式逐渐使各问题迎刃而解。 |
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多角度考虑问题的广度。 |
|
作业布置 |
课后阅读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
进行比较,体会三首诗歌的不同主题。 |
拓宽阅读面,提高鉴赏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