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 | 课件 | 教案 | 素材 | 作文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 | 教师 | 读物
  
  
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蛇、预言、窗、你的名字》教学设计

诗的意象 

教学目标: 

1、 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 

2、 学习诗歌通过意象表达丰富情感的方式 

3、 探究诗歌意象,培养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教学方式: 

1、 自读品味法 

2、 导读提升法 

3、 讨论交流法 

4、 读写结合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阅读《诗的意象》,了解掌握有关知识 

1、 什么是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灌注了诗人思想感情的(主观化了的)客观物象,如:景、物、人等。 

2、 意象的种类 

⑴直接意象 

①单纯意象:独个,直接指向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②集合意象:意象群,共同直接指向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⑵间接意象 

①比喻意象:诗人抓住与所表达情感、所抒写人或物具有某种相似点的物象,化抽象为具象,间接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一般是个别组合为群体,成为一首诗歌;或单独成为诗歌的一个部分。 

一般来说,隐去了本体的暗喻,为诗人所青睐。 

②象征意象:代表某一实体事物或某种精神内容的意象。其特点,或者是具有传统的象征意义,或者是做作临时赋予的象征意义。但一般是整体的,或者通篇围绕的。 

一般来说,使人往往隐去象征的本体,仅保留象征体,从而使诗歌更加的耐人寻味。 

⑶意象的破解 

诗人营造诗歌,一般比较含蓄,有时还会尽力地把自己的真实感情、意念隐藏起来。而隐藏的主要办法就是采用比喻意象和象征意象。我们是否读懂一首诗歌,就要看是否找到了诗歌意象(显性的)所隐藏的本体。这个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对诗歌密码的破解。一旦突破了作者有意设置的障眼法,读者会获得阅读的审美快感。 

我们阅读诗歌,鉴赏诗歌的艺术品位,往往就要从意象入手,由表及里,深入诗歌的内核,这样才能更好地、更深刻地把握诗歌。 

3、意象的选择 

⑴选取最能表现诗人主观情思的意象 

⑵选取内蕴丰富的意象 

⑶选取新鲜的意象 

4、“意象突破法”的基本方法 

第一步:抓住诗歌的主要意象,体会主要意象的表层意义和深刻内涵。 

第二步:抓住配合意象(次意象)或意象群,体会其辅助意味。 

第三步:扯出诗歌意脉,注意细节,把主意象放到意象群和诗歌整体意脉中去品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反复诵读,品味意象,鉴赏妙处,破解奥妙 

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体会诗歌所采用的意象的妙处。 

1、《蛇》 

表达爱情的寂寞、苦闷,采用的主要意象是“蛇”。配合意象有:草原、乌丝、月影、花朵。 

“蛇”这个意象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新意,一反常态,别有妙处。 

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的思维定势,以浪漫的的笔触翻新蛇的形象。这里,蛇不再是可怕的、令人厌恶的,而是通灵的、温情的爱的化身,爱的使者。 

在作者笔下,寂寞如蛇,“蛇”,取其相似点——静静、没有言语;第二节托物言情,“蛇”“害着热烈的乡思”,其实隐喻的是自己热烈的“相思病”。日思而不得,乃寄托于梦,梦境像“绯红的花朵”,竟然也是这“蛇”衔来的。 

“你”是抒情的对象,没有具体的形象,但两个重要的意象,却令人浮想联翩:浓郁的乌丝、绯红的花朵,这真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月影”这个用作比喻的意象,主要突出了轻悄、柔美的特点。 

2、《预言》 

表达对爱神光临的如梦如幻的激动,以及对爱神无语而去的失落。采用的主要意象是“你”——年轻的神。配合意象丰富多彩。 

年轻的神,从诗歌中看,是作者理想的爱的化身,她的光临令人激动不已,她的消失又令人无比怅然,恍然若失。 

作者追求艺术的“镜花水月”,本诗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爱神光临,是一种感觉,作者的倾诉充满激情,是一种梦幻中的细致无比的诉说,这种细致接近于写实的仔细描摹;在恍然如真的甜蜜中,爱神的消逝竟然又如此的无情和决绝,恰如“镜花水月”,荡然无存,只留下“我”的孤独的咏叹和徘徊。 

本诗的意象,大都选择自然之物,无俗世之物,组成了充满美感的意境,精致、纯正、自然,塑造的真似神仙洞府、人间天堂。这很好地配合对心中爱神的情感抒发。其中,许多句子诗境纯粹,令人心旌动摇,美感顿生,下举几例: 

第一节: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比喻、对比,以情驭景。但关键是所选择的意象本身的轻灵安静的特质,为后面的抒情营造了绝佳的环境。一方面显示了“你”的足音的轻盈,甚至胜过“林叶和夜风私语”,胜过“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对你的足音的敏感——爱神使然也! 

第三节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比喻,渲染,情景交融。这一节写我对“你”的热情诉说。第一句说明爱恋的时间长,情感蓄积之久。火光映衬我的低低的自己的歌,我们看到了青春热情中的深沉;歌声以火光来比拟,主要突出了沉郁又高扬的特征。交织着喜悦与沉郁,这正是爱神附身的真实表现。 

第六节: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比喻,对比,以景衬情。最后一节的这几句,表达的是失落之绪。这又是一处对比——我的热情和激动,你“不听”,两个“竟”字流露了“我”极度的失落与惆怅。后两句,甚至,你的足音消失,都上如此的静穆!黄昏的背景,更增添了我的失落的强度和悲情的色彩。 

3、《窗》 

写失去爱情之后的感触,表现一种纯情与无奈。与前一首相比,诗意更加的凝练,情感更加的深沉,给读者留下更多的咀嚼与悲慨。 

从意象选择看,作者选用的主意象是两扇“窗”,前后两部分的对比的描摹,把看似如轻烟一般,实则浓重难敌的失落、哀愁,表现得含蓄哀婉。 

从营造意象的手法上看,最重要的是意象对比。 

首先是内在的对比。第一部分,“你的窗”的灿烂与无情强烈对比,你的阳光灿烂,反衬了我的失落焦急;“静夜星空”,给你“无忧的睡眠”,我给的却是无望的,而且只能上默默的徘徊!尤其让人不忍推想的是,夜空带给你的还有“我的怀想”——虽然,也许你并不在意! 

其次是相互的对比。 

窗的对比,这是显性的。你的窗开向太阳,开向四月的蓝天;我的窗,开想黑夜,开向无言的夜空。这里没有人声,一切都如此平静,但蕴涵其中的意韵,却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另外,配合主意象的次意象,也是十分和谐地增强着情感的强度。这是典型的寓情于景的写法。 

如:第二部分,“晚风”,既如故人,却又只是“幽咽”,而且只是在“屋上”,配合的是“我”这个“故人”,呜咽在心头。 

除了这些,本诗谴词尤其精美。请仔细体会“如一个陌生客”和“如故人”中的两个“如”字,咀嚼起深意。 

4、《你的名字》 

这是一首构思奇绝的爱情诗。奇在何处? 

一奇:奇行至痴。从唤,到写,到画,到梦,到最后的刻,真是痴情人做痴情事! 

二奇:奇想至痴。这是最大的亮点。名字刻于生命树,跟着树长大。 

三奇:奇言至痴。最后一句。七个“轻”排列在一起,完全打破语言常规,甚至有些疯癫之象,却表达了不可穷尽的痴情! 

从意象营造看,主意象是“你的名字”,作者不仅使之化无形为有形有声,甚至还赋予它以生命,不同寻常! 

5、《神女峰》 

最大的价值在于表达一种全新的爱情观。 

神女峰,可以从传说当中去理解,是忠贞爱情的表现;但作者似乎从这里又品出了别样的意味——妇女的生命价值,是否只在这对男性的依赖上? 

点睛之笔在最后两句。 

还可以参考舒婷的另外两首爱情诗《致橡树》《双桅船》。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浙ICP备05019169号